圖、文/朱峻緯醫師授權、醫健新聞網整理
「長時間吸不到空氣、聞不到味道,每天都在用嘴巴呼吸,睡不好、打呼到連枕邊人都受不了。」導致每天掛著「黑輪」上班、上課精神不濟、無精打采,空氣清淨機、除濕機、遠離塵蟎、鼻噴劑等全用上,依然不見改善,原來是「肥厚性鼻炎」在作怪,忠孝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指出,由於現代人幾乎多少有過敏的問題存在,許多人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會以爲只是過敏性鼻炎發作,如果是長時間無法好好呼吸,而且鼻音重,鼻涕少但呈現黏稠狀,甚至偶有耳鳴等狀況,那很有可能是「肥厚性鼻炎」在搞鬼。

什麼是肥厚性鼻炎?
肥厚性鼻炎(hypertrophic rhinitis)是一種慢性鼻炎,主要的特徵為鼻黏膜增厚與鼻甲肥大,所以相對於過敏性鼻炎典型的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等症狀,肥厚性鼻炎更主要的症狀為鼻塞(常為持續性)、張口呼吸,其他常見的症狀還包括:嗅覺減退、鼻音過重、鼻涕倒流、打鼾、睡眠障礙等。
我們人體左右鼻腔各有一個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其中體積最大最容易影響鼻腔暢通度的是下鼻甲,它常被誤認為鼻息肉,但它與鼻息肉的不同在於下鼻甲為與生俱來的結構,顏色呈淡粉紅色或暗紅色,而鼻息肉為一種鼻黏膜不正常增生長出的非癌性組織,為半透明或呈淡黃色的囊狀組織。

導致肥厚性鼻炎3大因素
1.鼻中隔彎曲
鼻中隔彎曲的病人,當彎曲造成某一側鼻腔空間狹窄時,人體會代償性地以另一側鼻腔呼吸,因此在長期過度使用下該側鼻甲會代償性地增大,所以臨床上常見到鼻中隔彎曲的病人也同時合併有肥厚性鼻炎。
2.過敏原刺激
當鼻黏膜長期受到過敏原刺激,有很大的機率會造成鼻黏膜增生,並逐漸發展成不可逆的纖維組織肥厚變化,過去有臨床研究統計在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約70%有鼻甲黏膜肥大,所以在臨床上肥厚性鼻炎的病人常常同時有過敏性鼻炎,而台灣因屬海島型氣候,環境潮濕加上空氣污染,過敏性鼻炎與肥厚性鼻炎的盛行率都相當高。
3.長期濫用鼻黏膜去充血噴劑
有一類肥厚性鼻炎的病人是因為長期濫用鼻黏膜去充血噴劑(如Oxymetazoline)所造成,該藥物的原理是作用在鼻黏膜交感神經受器使交感活化,引發鼻黏膜血管收縮,能立即改善鼻塞。但若在長期過度濫用下,身體會誤認不需要腎上腺素去刺激交感神經,而減少腎上腺素的分泌,一旦沒有持續使用鼻黏膜去充血噴劑,鼻黏膜就會比原本更加地充血腫脹,造成反彈性的鼻塞,此時就又更需要鼻黏膜去充血噴劑的使用產生對藥物的依賴,甚至需要增加使用頻率與劑量,造成惡性循環。
因此,鼻黏膜去充血噴劑一般建議只能急用或短期使用,不能連續使用超過五天。
肥厚性鼻炎治療方式有哪些?
鼻中隔彎曲與過敏原刺激造成的肥厚性鼻炎可先採取藥物治療、避免過敏原接觸、鼻腔沖洗、維持良好運動習慣、促進血液循環等方式來改善;長期濫用鼻黏膜去充血噴劑造成的肥厚性鼻炎,則需要停止鼻黏膜去充血噴劑的使用,改以其他方式取代,戒除對它的依賴。治療上大致可以分為藥物與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常用的口服藥物包括:抗組織胺、口服去充血劑、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口服類固醇、舌下減敏錠等;常用的鼻噴劑則包括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鼻噴劑、肥大細胞穩定鼻噴劑等。
若藥物治療到一定程度還是無法達到理想的改善,且症狀已明顯干擾日常生活,如:鼻塞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白天嗜睡影響工作表現等情形,此時也可以考慮採取手術的方式來治療。
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
包括下鼻甲雷射手術、下鼻甲無線射頻手術、下鼻甲部分切除手術、下鼻甲微創動力旋轉刀手術等,主要藉由縮小下鼻甲體積,達到改善鼻腔氣流恢復鼻腔暢通的效果,而有鼻中隔彎曲的病人也可考慮一併將鼻中隔彎曲作矯正手術,最後是否需要手術以及適合的手術方式需要經過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後決定。
提醒民眾,若長期受鼻塞困擾,建議尋求醫師的協助,因為一些較嚴重的疾病如鼻腔腫瘤、鼻咽癌,也會導致鼻塞的症狀,需要經過詳細檢查才能查明原因,建議經由醫師診斷評估才能給予最佳的治療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