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隨著現代人壽命的延長,如何在年輕時確保腎臟的健康成為重要議題。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曾提醒,腎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並呼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腎臟保養,他列出10大較常見的傷腎行為,例如水喝太少、不斷吃高油高鹽、一直亂補保健食品等,長期下來恐加深腎臟負擔,最後釀成腎功能喪失甚至需要洗腎。
腎臟損傷無法再生 多留意日常生活以免早洗腎
過去洪永祥曾在健康節目上指出,腎絲球的數量通常約在200萬顆,隨著年齡增加,逐漸失去的腎絲球無法再生,因此維持腎絲球過濾率在60%以上是健康的指標。
洪永祥強調,保持腎臟健康需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著手,隨時注意生活中潛在的傷腎行為,才能減緩腎臟的衰退速度,確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有良好的腎臟功能。
10大傷腎習慣 喝水太少、久坐都上榜
洪永祥列出了10大常見的傷腎習慣,提醒大家要多加留意。首先是水喝太少,這會導致腎臟負擔加重。此外,高油、鹽、糖的飲食習慣、抽菸、高壓與熬夜也是腎臟健康的隱形殺手。洪醫師亦提到止痛藥、抗生素與成藥的濫用,常攝取飲料、零食及加工類食品,都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
此外,憋尿與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也被指出是傷腎行為。研究顯示,這些習慣可能導致糖尿病和高血壓等與腎臟相關的疾病。此外,錯誤的進補方式或隨意食用保健食品亦可能導致腎臟負擔過重。洪醫師特別提醒,錯誤使用飲水容器,如食用外帶熱湯時,可能會攝入有害物質,同樣需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