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即便每天刷牙,若長期忽略牙齒檢查,仍可能引發牙周問題。牙醫師趙國翔分享,一名男子長達10年未做牙齒檢查,又有口臭困擾,在妻子提醒下到門診檢查,發現他罹患重度牙周病,未料之後還出現突發性心臟疼痛,經診斷確定為心內膜炎,由牙周細菌感染引起。
趙國翔在健康節目指出,台灣目前90%的人有牙周相關問題,並非牙周病,其為漸進式過程,正常來說,進展到牙周病前會經歷某些階段,例如牙齦炎,若長期忽視,可能演變成牙周病,而牙齦炎與牙周病的分界,在於是否破壞到牙周內的齒槽骨。
趙國翔提醒,牙周病通常被視為全身性的慢性發炎,若出現「刷牙時出血、牙齦疼痛、口臭、牙齦腫脹、化膿、牙根處有縫隙、食物殘渣易卡在齒縫間、難以咀嚼食物、牙齒浮動、牙齒排列發生變化」,都是牙周病的症狀,建議到醫院做治療,以免傷牙又危害健康。
趙國翔分享案例,一名男性患者數10年沒做牙齒檢查,認為洗牙並非必要。直到妻子抱怨他嘴巴太臭才就診,檢查發現,他患有重度牙周病,牙結石狀況嚴重,結石已連成一圈,下排牙齒內側幾乎全部覆蓋,光是洗牙就花了近1小時,而進行第一階段的牙周病治療後,患者就未曾出現。
趙國翔事隔1個多月,才順利聯繫到患者的妻子,得知病患前陣子突發性心臟疼痛,出現胸悶、吸不到空氣的症狀,趕緊送到急診,隨即安排住院,檢查發現得到急性的心內膜炎,醫師詢問相關病史,發現他並沒有家族遺傳性的心臟病,或心臟先天性缺陷。
趙國翔指出,病患的主治醫師進行細菌培養,發現其心內膜炎是因感染牙周細菌所致。其實牙齦周圍的血流供應豐富,細菌若未清除,它會進入血液並回流到全身,近幾年更發現,牙周病與許多全身性的疾病有關,例如心臟病、糖尿病、早產,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