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信詐騙!她被騙千萬陷憂鬱自責 醫曝「情緒5階段」恐自殘快就醫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有民眾被詐騙後續出現憂鬱跟身心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有民眾被詐騙後續出現憂鬱跟身心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詐騙集團猖獗,手法不斷升級,受害者除了承受心理、財務損失,背後更是帶來一連串的焦慮、自責,可能引發憂鬱跟身心症狀。62歲的宋媽媽去年加入投資群組,1個月內向親友集資投入近1500萬,更因家人擔心被騙兒多次起衝突,期間出現情緒起伏大、躁動、失眠、焦慮等情形,在家人堅持下前往警局後才知道被詐騙。

之後宋媽媽感到愧疚、憂鬱、焦慮不安、失眠的情況加劇,家人懷疑有憂鬱或失智的傾向,由女兒帶至門診。與個案詳談後發現並沒有失智,原是希望透過投資群組,讓家人生活更好,沒想到卻對家裡經濟造成影響,自責對不起家人,情緒也愈來愈難控制,失眠情況嚴重。診斷為適應性情緒疾患合併焦慮憂鬱,經支持性心理治療,並給予必要的藥物後,症狀逐漸緩解。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詐騙事件時有所聞,從上述的案例可得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成為詐騙的對象,詐騙者利用人性的心理、好奇心、貪婪、恐懼、對未來的美好期待等情感來行騙,而社交媒體和網路的廣泛使用,讓詐騙者能夠輕易接觸受害者並建立信任關係,特別是當受害對象心中有所求時,更容易受到誘惑。因此,要時時提高警覺才能避免被騙。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詐騙會發生在我身上?」,施姸安指出,臨床上常見到發生詐騙後,往往會面臨情緒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會反反覆覆沒有一定的順序。很多人會出現吃不下、睡不著,失眠、淺眠、惡夢、半夜易驚醒的情況,凡事提不起勁,整日胡思亂想。在這過程中可能出現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焦慮、莫名哭泣、失眠,嚴重時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出現自傷的傾向。如果意識到已經出現上述身心狀況時,要勇於求助並就醫。

她指出,發生詐騙事件,有時會因身心狀況的異常而短暫喪失自己求助的能力,或因為自尊、面子問題,猶豫不決是否要就醫,倘發現身邊的親友出現下列情況,如突然情緒起伏大,易怒沒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和旁人經常起衝突;行為舉止改變,如活潑的個性突然沉默寡言,或本來安靜的人突然聒噪不安;出現言語負面,甚至提起自殺想法。此時身邊親友的角色就很重要,一定要多關心他們的身心狀況,鼓勵就醫、及時伸出援手,避免陷入情緒風暴。

施姸安醫師提醒,身邊親友若突然情緒起伏大等情緒異樣時,應鼓勵就醫。(圖/資料照片)

▲施姸安醫師提醒,身邊親友若突然情緒起伏大等情緒異樣時,應鼓勵就醫。(圖/資料照片)

治療方面,施姸安提到,一般會採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同時進行,藥物會視病情需要調整種類及劑量,主要是用於緩解症狀,通常要服用一段時間後才會看到效果;心理治療要讓個案了解被騙不可恥,擺脫自責的情緒,同時增加對自我的認識,提高對突發事件或對生活變化的應對及適應能力。

施姸安提醒,多數人在發覺自己被騙時,往往不願意被人發現,平時多留意身邊親友,在情緒、行為上是否有異樣,及時拉一把,協助就醫。倘自覺可能被騙,情緒、生活已大受影響時,應適時向外求助。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唯有提高警覺,謹慎求證,才能避免受騙上當。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195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