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今天吃明天見」營養有吸收?菜販:排出的是外殼
  • A-
  • A
  • A+

生活中心/楊惟甯報導

金針菇是火鍋、滷味常見的食材,卻因難以被人類腸胃分解消化,因而被戲稱為「明天見」。但這樣究竟有無吃的必要?營養又有沒有吸收到?經常在臉書分享蔬菜知識的菜販廖炯程便替大家解答。

廖炯程說明,金針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群,還有一堆人體必要的氨基酸,卻因其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結構紮實的「幾丁質」多醣體,需要攝氏390度以上才有辦法被分解,就如同烏賊的軟骨、蝦蟹的外骨骼無法被消化,因而有了「明天見」的戲稱。

金針菇被戲稱為「明天見」。(圖/翻攝自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説)

▲金針菇被戲稱為「明天見」。(圖/翻攝自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説)

但這樣「原封不動」排出,究竟是不是吃一個寂寞?營養又有沒有被吸收?廖炯程表示當然有,「人體腸道還是會聰明的不放過營養物質的!」

他接著說明,金針菇有個好聽的學名叫「絨柄金錢菇」,但現在市面常見的金針菇「其實已經不是金針菇」,而是一種新的品種,叫「銀針菇」,因其可以採收的周期更短、經濟價值更高,取代了「真正的金針菇」,「就像宮廷劇中的小三,憑藉著自身更雪白的外觀和更高的產量,完美的上演一齣當上皇后的大戲」。

廖炯程也指出,金針菇是市面上所有菇類中最怕水的,因此提醒大家,在烹煮前「不要洗」,「不用擔心灰塵還是農藥殘留的問題,因為幾乎都全程在溫室內種植,生產者比你更擔心其他菌種入侵影響產能!」

廖炯程分享金針菇挑選原則。(圖/翻攝自廖炯程臉書)

▲廖炯程分享金針菇挑選原則。(圖/翻攝自廖炯程臉書)

此外,他也分享了挑選金針菇的3大原則。第一,外包裝必須完整,盡量挑選「完整真空狀態」的;第二,菇帽越大越老,越老裂開越多;第三,不能是黏稠狀態,「它碰到水後就會開始咕溜咕溜,菇類咕溜一定沒好事!」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