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女不理「1警訊」!慘變胃癌3期 醫嘆:重要危險因子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別忽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問題,最終可能演變成胃癌,一旦發現異狀,就要趕緊就醫檢查。(圖/Pixabay)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別忽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問題,最終可能演變成胃癌,一旦發現異狀,就要趕緊就醫檢查。(圖/Pixabay)

別忽視身體的小病痛!一位40歲女性患者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卻沒有就醫治療,最終演變成第三期胃癌,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約90%的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若早期篩檢與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有效降低胃癌的風險,健康作息也有助於預防,例如少吃醃漬、煙燻、高鹽及燒烤食物、戒菸限酒。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分享案例,一名40歲女性患者因忽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演變成第三期胃癌,經過積極治療及調理,3年後恢復良好。胃癌是臺灣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每年約有3700人新確診病例,而且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倍。

劉博仁指出,眾多胃癌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被視為最重要因素,研究發現,約90%的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另外,經常食用高鹽、醃漬、煙燻或燒烤食物,抽菸、過度飲酒,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劉博仁進一步說,平時應避免食用不潔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勤洗手,少吃醃漬、煙燻、高鹽及燒烤食物,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若有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建議和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劉博仁提醒,國民健康署為了降低胃癌發生,在部分縣市針對45到74歲民眾,提供終身一次的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驗,未來預計擴大到全國。另外,民眾應重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重要性,及早檢測與治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預防胃癌發生。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S-Q5V3mjk&t=37s

▼【祝你健康】吃蜂蜜能"預防糖尿病"?!專家曝「隔夜飯」:化身「控糖利器」關鍵是「改變1吃法」搭配海苔"還能補鈣"(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