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禦寒害奪命!醫點名「4類人」不適合泡湯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心血管疾病患者、懷孕初期的孕婦、年長者及皮膚病患者不適合泡湯,容易出現不適,若堅持要泡,必須謹慎觀察自身狀況。(圖/pixabay)

▲心血管疾病患者、懷孕初期的孕婦、年長者及皮膚病患者不適合泡湯,容易出現不適,若堅持要泡,必須謹慎觀察自身狀況。(圖/pixabay)

寒流來襲,不少人會泡湯禦寒。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提到,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泡溫泉,心血管疾病患者、懷孕初期的孕婦、年長者及皮膚病患者,不建議泡湯,即使要泡,也要謹慎觀察自身狀態,另外,在飲酒後、感冒發燒、過度疲勞等情況下,也不宜泡湯。

朱育瑩在臉書粉專表示,泡湯雖然舒服,但隱藏潛在危險,尤其一般家庭常見的「熱休克」,熱休克是指溫度突然變化所引起的血壓劇烈波動,心臟和血管承受巨大壓力,導致心肌梗塞和中風,不只發生於老年人身上,年輕人也可能發生,而且好發於冬季。

朱育瑩解釋,熱休克的可能成因大部分是溫差過大,從寒冷的室內進入浴室,或泡湯時水溫過高,都可能導致血管急速收縮擴張,引起血壓劇烈變化,另外則是泡湯時間過長,長時間浸泡在熱水中,會使血管持續擴張,造成血壓下降,容易引起頭暈、昏厥等症狀,若浴室空氣不流通,熱水產生的蒸氣密布,容易導致人體缺氧,增加熱休克風險。

朱育瑩指出,4類人不建議泡溫泉,如果要泡,須謹慎觀察自身狀態,首先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泡湯時容易引起血壓波動過大,增加心臟負擔;懷孕初期(前三個月)的孕婦;年長者,血管彈性較差,容易因溫差過大而引起不適;皮膚病患者,在皮膚有傷口或發炎的情況下泡湯,容易造成感染問題。

朱育瑩提醒,在飲酒後、感冒發燒、過度疲勞等情況也不宜泡湯,另外,泡湯需要注意水溫,建議約在38到40度之間,泡10到15分鐘,而且浴室應保持空氣流通,泡完起身時應緩慢站起,避免因血管擴張,突然姿勢性低血壓而昏厥,泡湯前後需適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若在泡湯過程中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泡湯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