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國健署近日針對加味菸找來法制等專家舉行會議討論。(圖/資料照片)
《菸害防制法》新制前年3月修法完成後,全面禁用電子煙、納管加熱菸,根據國健署官網2月10日最新統計,加熱菸審查已有11業者申請、仍是6家進入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程序,與半年前狀況一致。不過,加味菸部分倒是傳出有進展。《三立新聞網》記者獨家掌握到國健署春節後2月7日舉行專家會議,對加味菸預告後續有初步結論。對此,國健署證實此事,找來法制、成癮等領域專家討論加味菸法制程序、後續違規時的裁罰等擬定;期望制定務實菸品管理規範。
新《菸防法》第10條規定,「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國健署分別在前年3月22日,預告訂定「菸品禁止使用薄荷等4口味之添加物」,當時被外界批評禁止口味太少而暫緩;去年8月8日才2次預告改為「禁止27種添加物成分」,預告期滿收到逾1.3萬則民眾意見。至今條文狀態未明,使「加味菸禁令」依舊成謎。
為何要有加味菸禁令?政府認為,加味菸是指在菸草產品中添加各種香料或添加物,提升其適口性,藉此吸引未曾抽過菸或剛開始抽菸的族群使用。為保護青少年健康並降低吸菸率,政府著手研議草案禁令。根據目前狀態可看出政府控菸政策的轉變,從「限制特定風味」轉為「限制特定物質」,並設定18個月過渡期,讓業者有時間調整產品,以符合新法規的要求。
▲加味菸草案2次預告收到逾1.3萬則民眾意見,至今狀態未明。(圖/翻攝自Pixabay)
對於加味菸該次會議討論情況,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回應,加熱菸與加味菸屬於不同會議,各自按照程序召開,兩者不受影響。加味菸部分的確月初有召開會議,但其實自去年10月草案2次預告期滿至今,已舉行過多次會議,每次會就該次主題邀請不同部會領域專家進行討論。
她說,月初會議則是找來法制、公衛、成癮等多元領域專家,討論包括加味菸的法制程序擬定、後續申報跟監管機制與裁罰等,相關配套規劃已討論搜集,會持續積極辦理。她進一步指出,法制部分如依法禁止公告添加物的限制、後續菸品管理規範、業者如何申報跟檢測,法制程序公告,政府單位對於違規者的配套等,除諮詢專家建議,也參考其他國家執行經驗。
羅素英說,去年2次預告徵詢期間接獲約1.3萬則各界意見,考量本草案預告期間社會大眾及不同團體有不同意見,國健署持續就相關議題討論,後續將依法制程序辦理,期望制定務實、可執行之菸品管理規範。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