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楊惟甯報導
▲麵包等烘焙食品可能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示意圖/unsplash)
台灣人習慣以麵包作為早餐,但預防醫學醫師張適恆根據國外研究指出,麵包等烘焙食品可能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長期大量攝取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尤其是台式麵包,其成分更為複雜,若過量食用,不僅可能提高罹癌風險,還會增加其他健康負擔。
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分享,根據2024年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17項綜合分析,烘焙食品中的丙烯醯胺是在高溫加熱過程中,糖類與氨基酸產生化學變化所形成的副產品。該物質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研究顯示,長期且大量暴露於丙烯醯胺,會提高特定癌症的風險。
然而,究竟「大量攝取」的標準是多少?2023年土耳其的一項研究分析發現,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患者每日攝取的丙烯醯胺量多落在20至40微克之間。換言之,若長期每天攝取20微克丙烯醯胺,罹癌風險可能顯著提升。儘管研究並未明確指出需要累積多久才會產生危害,但根據一般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的時間來推測,張適恆認為,持續攝取10至20年後,可能會面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麵包含有丙烯醯胺,但其含量相較於其他高溫油炸食品來得低。張適恆指出,一般麵包的丙烯醯胺含量大約為每公斤20至80微克,遠低於薯條(每公斤超過1000微克)與洋芋片(每公斤約3000微克)。換句話說,與這些油炸食品相比,麵包的致癌風險相對較低,偶爾食用不會造成嚴重健康危機。
▲台式麵包的危害更多。(示意圖/資料照)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麵包完全無害,尤其是台式麵包。張適恆強調,台式麵包的危害不僅來自丙烯醯胺,還包括高糖、高油、高鈉的問題。許多台式麵包添加了大量糖分、不健康的Omega-6植物油、鹽、人工香料與防腐劑,長期食用不僅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肥胖風險,還可能影響消化系統與內分泌功能,對整體健康造成更大負擔。
因此,若經常食用台式麵包,其健康風險恐怕會超過一般人對丙烯醯胺的擔憂。張適恆建議,選擇較為單純、少添加的麵包,例如法國長棍麵包、德國酸麵包或黑麥麵包,會是對健康更有利的選擇。
此外,除了致癌風險,麵包對腸胃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日本胃腸專家福島正嗣指出,麵包本身並非對腸胃友善的食物,長期以麵包為主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適等問題。麵包中的麩質、添加劑、高鈉含量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尤其當麵包成為每日早餐時,胃腸長期承受負擔,恐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