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石崇良進行「促進精準治療及照護品質慢病治療分級照護推動與全人全程照護」短講。(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隨著全球高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的預防與照護已成各國首要課題,台灣政府也積極響應國際趨勢,推動「健康台灣」政策,並啟動「三高防治888計畫」。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8)日表示,將串接健檢資料,在健康存摺中導入「AI疾病風險分級預測系統」,最快今年5月會推出,先針對糖尿病等疾病透過「紅、黃、綠」燈號示警;下半年則進一步推出「衛教AI助理」,依照風險預測結果推播個別化的衛教素材。
石崇良今日出席「第17屆亞洲糖尿病研究學會會議(AASD)」,與健保署、國健署、中研院、國衛院及多個醫學會共同發表T-
健康台灣副召集人陳志鴻透過影片指出,國人10大死因中有7項是非傳染性疾病,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息息相關。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因此啟動「888防治計畫」盼將三高患者納入照護網,提供非藥物治療與生活型態輔導。
▲石崇良(左二)與健保署、國健署、中研院及多個醫學會共同發表T-CaReMe 台北宣言。(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指出,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為12.8%,三高患者在30歲以上人口中約有800萬人,比對健保資料540萬人已被診斷,因此仍有200至300萬人可能未被發現。
石崇良進行「促進精準治療及照護品質慢病治療分級照護推動與全人全程照護」短講時指出,慢性病管理是國人健康挑戰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約4到6成三高患者與生活習慣有關,改善壓力、睡眠等皆有助防治。健保署規劃透過數位工具提升民眾自我照護力,今年上半年先推出「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在健康存摺中以紅、黃、綠燈號顯示慢性腎病、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等六大併發症風險;下半年則預計推出「衛教AI助理」,依風險提供個人化建議。
石崇良舉例,六大併發症中每個器官的風險狀況不同,若有血脂加上糖尿病,在「心血管疾病」項目就可能是紅燈,生成式AI會再依此推播個人化衛教。他說,風險預測需有健檢資料,因此初期將開放給納入糖尿病照護網的民眾使用,未來逐步擴及全民,公費成人健檢資料可直接串接,下一步希望與自費健檢資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