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最新研究顯示,市售口香糖平均每公克會釋出約100個塑膠微粒。(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日常生活中塑膠無所不在,就連咀嚼口香糖也可能攝入塑膠微粒。根據美國化學學會最新研究顯示,市售口香糖平均每公克會釋出約100個塑膠微粒,部分品牌甚至高達637個。《Nature Medicine》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腦部塑膠微粒含量顯著高於常人,其對大腦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這項由加州大學山繆埃利工程學院莫漢提副教授團隊進行的研究,首次針對市售口香糖的塑膠含量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團隊選取美國市售10種口香糖作為樣本,其中半數為合成製品,另一半使用天然成分。由於多數產品未明確標示成分與加工方式,研究人員難以追溯塑膠微粒的具體來源。實驗過程中,受試者咀嚼口香糖4分鐘,研究團隊每30秒採集一次唾液樣本,並在事後以高純度水漱口,確保完整捕捉口腔中的塑膠微粒。
分析結果發現,1公克口香糖平均約釋放100個塑膠微粒,部分口香糖1公克釋放多達637個,且94%的塑膠微粒在咀嚼後8分鐘內釋出。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目前僅有動物實驗顯示塑膠微粒可能引發炎症反應,對人體健康的具體影響尚待進一步研究。他建議民眾選購時可優先選擇以天然樹膠為原料的產品。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發文分享,2025年《Nature Medicine》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腦部塑膠微粒含量顯著高於常人,且特別容易積聚在腦血管壁與免疫細胞周圍,暗示其對大腦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莫漢提副教授向CNN表示,口香糖是唯一以塑膠聚合物作為原料的食品,其他食品中的塑膠微粒多來自加工或包裝過程。顏宗海主任強調,雖然口香糖對人體健康風險尚未明確,但選擇天然食物仍是最佳策略,消費者在購買口香糖時應仔細檢視成分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