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委提安樂死立法 邱泰源提數據認有爭議:先加強「安寧緩和醫療」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綜合報導

邱泰源表示,安樂死在世界各國都有倫理爭議,因此已推預立醫療決定讓患者有選擇,討論安樂死前應先看看台灣如何加強安寧緩和醫療。(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邱泰源表示,安樂死在世界各國都有倫理爭議,因此已推預立醫療決定讓患者有選擇,討論安樂死前應先看看台灣如何加強安寧緩和醫療。(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提出安樂死立法草案,昨舉行座談會,不過多數醫師和公衛學者反對。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8)表示,安樂死議題在世界各國都有倫理爭議,討論安樂死之前,更重要的是要看台灣如何加強安寧緩和醫療、把末期病人照顧好,安樂死就不是社會事件,而是個案事件。

據悉,陳冠廷昨舉辦安樂死法草案立法座談會,邀集立委、醫界、法界、學界及公民團體代表,就安樂死合法化的條件與程序進行深入討論。該法案為繼時代力量2023年提出安樂死立法後,第2部立法院提出的安樂死草案。

陳冠廷說明,草案旨在回應末期或承受難以緩解痛苦患者的自主選擇權利,並強調這絕非鼓勵放棄生命,而是正視生命品質與末期尊嚴。雖然現有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是重要里程碑,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痛苦非安寧緩和醫療能完全處理,提及提供一個在極其嚴格的條件下、經過審慎評估與程序把關的最後選項,讓符合條件的國人能夠自主決定,有尊嚴地告別人生。

邱泰源為台大醫院安寧緩和醫師出身,他今日出席立院衛環會,就「長照2.0執行情形檢討及3.0未來規劃」、「澳洲進口豬腳驗出含萊克多巴胺,如何加強肉品食安查驗,讓民眾放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針對上述議題,他接受媒體聯訪時回應,安樂死議題在世界各國都有倫理爭議的問題,若把病人照顧好,他們就會珍惜每日生活,把安樂死爭議性減到最低。政府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健保署也已對此擴大給付範圍,讓患者有機會表達自己末期想怎麼做,也助家屬理解。

他說,病人在生命末期的時候,我們是否好好解決病人的身心靈痛苦,就是要靠安寧緩和醫療。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推動40年來成效顯著,在世界排名第3,亞洲排名第1。認為要先看安寧緩和醫療有沒有把病人照顧好,若有,安樂死就只是個案事件。他強調,「討論安樂死,要先看看台灣如何加強安寧醫療」,這是更重要的事。

另外,政院今日預計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透過專法強化0至2歲幼兒的托育管理。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明草案已送到行政院,今日院會進行報告後,會盡快送到立法院。未來將區分托育和兒少機構,針對不當照顧和不當虐待加重處罰,落實對兒童的最佳照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