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習慣」超傷腦!運動也救不了 醫示警:害提早失智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最新研究發現,久坐會大幅提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算平時養成運動習慣,可能仍無法抵銷久坐造成的危害。(圖/PIXABAY)

▲最新研究發現,久坐會大幅提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算平時養成運動習慣,可能仍無法抵銷久坐造成的危害。(圖/PIXABAY)

「久坐」不僅危害健康,甚至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退化。最新研究指出,久坐的生活型態與大腦退化存在顯著關聯,甚至可能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即使平時有規律運動,也難以完全抵銷久坐所帶來的傷害。另外,也有研究發現,長年吃「超加工食品」,例如香腸、零食餅乾、奶茶等,則可能增加得到巴金森氏症的機率。

久坐行為包含「長時間辦公、坐著滑手機或追劇」。(圖/PIXABAY)

▲久坐行為包含「長時間辦公、坐著滑手機或追劇」。(圖/PIXABAY)

健康的隱形殺手:「久坐」害認知退化

根據《阿茲海默症與癡呆症》期刊最新發表的研究,匹茲堡大學團隊追蹤400多名超過50歲的成年人,時間長達7年,透過手錶記錄他們每周的活動狀態。研究發現,就算受試者平時有運動習慣,但生活中久坐時間較長,仍會增加腦部退化與認知能力衰退的風險。

研究顯示,即使平時規律運動,可能仍無法減輕久坐所帶來的傷害,尤其對攜帶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例如APOE-e4基因)的人,影響更為明顯。研究人員建議,若想降低大腦退化風險,平時除了增加日常體力活動外,還要減少久坐行為,例如長時間辦公、滑手機、追劇等。

少碰「超加工食品」,小心越吃越笨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於臉書指出,2025年在期刊《Neur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由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團隊進行,追蹤超過4萬名健康醫護人員長達20多年。研究發現,長期吃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的人,出現巴金森氏症早期非典型症狀的風險大幅升高。

張家銘提到,巴金森氏症的前期症狀包括「慢性便秘、嗅覺減退、睡夢中突然大動作或說話、白天過度嗜睡、情緒低落憂鬱、身體莫名疼痛、看色彩困難」。研究更發現,長期吃超加工食品最多的族群,出現上述3種以上前驅症狀的機率是最低族群的2.5倍。

而「超加工食品」指的是經高度加工、含大量添加物,且幾乎看不到原型食材的食品,例如「香腸、火腿、熱狗、即食麵、冷凍微波便當、零食餅乾、糖果、甜甜圈、罐裝茶、奶茶、即溶飲品、早餐穀片、蛋糕、三合一咖啡」,這些食物好吃又方便,卻提供不了營養。

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建議,若想維持腦部健康,多攝取富含Omega-3的魚類及綠葉蔬菜。(圖/PIXABAY)

▲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建議,若想維持腦部健康,多攝取富含Omega-3的魚類及綠葉蔬菜。(圖/PIXABAY)

6招預防阿茲海默症:不只減少久坐,營養需均衡

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曾分享「6招健腦方法」,有助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包括維持良好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培養終身學習習慣、保持社交互動、良好睡眠、控制慢性疾病。飲食方面可採取「地中海或得舒飲食(DASH)」,兩者已被證實能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多吃富含Omega-3的魚類,例如鮭魚、鯖魚,或堅果、種子、菠菜和甘藍等綠葉蔬菜,多使用橄欖油,其為健康脂肪來源,另外,少吃高糖、加工食品、紅肉和飽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