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加工食品毒!醫籲減肥「要避開它們」…吃多還恐損智商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醫師指出,食用太多「超加工食品」如泡麵等,長期下來對身體有害。(圖/資料照)

▲醫師指出,食用太多「超加工食品」如泡麵等,長期下來對身體有害。(圖/資料照)

今(22)日減重醫師蕭捷健發文分享,加工食品種類多,有些雖有加工,但仍有一些營養、可吃;而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屬於高糖、高油,營養也不多,不少研究都指出,長期大量食用恐損害智商;另外,超加工食品也易造成「慢性發炎」,影響代謝讓減肥更難。

蕭捷健說明,加工食品源自於二戰時,起初是為增加食物的保存期限和營養價值,「並非都不好」;但近年來為了提升口感、增加購買量,開始以果糖、棕櫚油、化學調劑等,製作出大批「低蛋白、高糖、高油」的超加工食物。

蕭捷健引述「NOVA」 分類系統,區分食物加工四大層級,「第一級」未加工、天然食材;「第二級」低度加工如去殼、冷凍、乾燥等(如白飯、燕麥片);「第三級」較多加工但仍有營養(如罐裝豆泥、冷凍魚柳條);「第四級」超加工食品,為添加物、風味劑與精製澱粉的組合(如餅乾、泡麵等)。

高蛋白粉屬於「第三級」加工,有營養,但應適量補充。(圖/資料照)

▲高蛋白粉屬於「第三級」加工,有營養,但應適量補充。(圖/資料照)

蕭捷健指出,美國醫學雜誌《JAMA Neurology》追蹤10775名成人8年發現,每天有超過20%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認知能力衰退速度會比低攝取者快28%。另外,英國也有類似研究,在追蹤1.4萬名兒童後發現,從3歲開始以超加工食品為主的孩子,到8歲時「平均智商比同儕降低。」

另外,除了傷腦,食用超加工食品也可能導致「慢性發炎」,蕭捷健說明,食品含精製糖、飽和脂肪與人工添加物,刺激腸道通透性,誘發內毒素(LPS)進入血流,引爆全身發炎反應,恐讓人難以減重,要對抗頑固體重,除了熱量赤字,關鍵還有「讓身體從超加工食品造成的慢性發炎中解脫」展現真實代謝力。

如何避免吃太多超加工食品?蕭捷健分享,能採用「一盤菜先看級別」法,看到高果糖糖漿、奶精等就放回架上,盡量避免過度加工的速食、餅乾等,可先嘗試把食用量降到「一天最多一手掌大小」;另外,適量補充蛋白粉(屬於第三級,類似維他命)也能協助增肌、減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