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在手機鬧鐘響起時,會再按下「貪睡」多補眠個5-10分鐘。
現代民眾仰賴手機當鬧鐘,若是太早起睡眠不足,難免都會當鬧鐘響起時,再按下「貪睡」多補眠個5-10分鐘,不過哈佛最新研究顯示,民眾貪睡平均為11分鐘,而貪睡不會讓人更有精神,反而打亂原本睡眠周期,無法消除疲勞,還會讓人更昏沉、更難清醒,相當每月損失6個小時的睡眠,是一般民眾平均睡眠時間,為此專家示警,應該避免這種習慣。
▲不過哈佛最新研究顯示,民眾每天大約按下2次貪睡鬧鐘,平均貪睡時間為11分鐘,相當於每月損失近6小時的睡眠時間。(圖/資料照)
哈佛醫學院研究團隊日前做了一樣大型研究,採用2萬1000 多名智慧手機使用者、超過300萬筆睡眠紀錄,進行睡眠與貪睡間關係,結果發現超過一半(55.6%)的民眾都有使用貪睡鬧鐘習慣,平均按下貪睡鬧鐘達2.4次,平均使用貪睡鬧鐘的持續時間為10.8分鐘。且研究團隊還觀察到,女性使用貪睡鬧鐘的次數明顯多於男性。此外,睡得早的人較少使用貪睡鬧鐘,而睡得比平時晚的人則更多地使用貪睡鬧鐘。該項報告在今年5月發布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中。
研究團隊再以使用者類型分析貪睡鬧鐘,重度貪睡鬧鐘使用者平均按下貪睡鬧鐘4次,平均貪睡時間為20.2分鐘。中度貪睡鬧鐘使用者平均按下貪睡鬧鐘1.7次,貪睡時間為6.3分鐘。輕度貪睡鬧鐘用戶按了1.2次貪睡鬧鐘,平均貪睡時間為3.0分鐘。
▲研究也顯示,女性比男性還常使用貪睡功能,推斷可能是因為照顧孩子、工作等因素所致。(示意圖/資料照)
至於貪睡是否讓人更有精神?研究結果顯示貪睡的人,並沒有獲得高品質的休息,反而越睡越累,研究團隊認為,每次被貪睡鬧鐘打斷,都會中斷原本的睡眠週期,讓睡眠變得零碎片段化,長期下來,不但無法真正消除疲勞,一次又一次被吵醒,只會延長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帶來的昏沉感,讓人更難清醒。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在六個月的時間間隔內對大量使用睡眠追蹤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樣本進行了貪睡鬧鐘使用調查。整體而言,用戶每天大約按下兩次貪睡鬧鐘,平均貪睡時間為11分鐘,相當於每月損失近 6 小時的睡眠時間。然而,重度貪睡鬧鐘用戶每天大約會貪睡4次,從而導致貪睡時間更長(20 分鐘),建議民眾應該避免這種習慣,維護睡眠品質。
文章研究數據來源:《Scientific Reports》https://reurl.cc/OYo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