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美國一名警察去年接受近視雷射手術(LASIK),未料出現持續性偏頭痛與視力退化,無法重返工作崗位,生活陷入低谷而輕生。(圖/PIXABAY)
美國一名年輕警察去年接受近視雷射手術(LASIK),卻出現嚴重併發症,歷經數月的痛苦後,在今年1月選擇輕生。而近視雷射手術的失敗案例不只這一起。例如,在電影《開心鬼》系列中飾演校長的香港女星陳曼娜,早在30多年前接受矯正近視手術時就曾發生失敗,導致幾近半盲。台灣主持人利菁也曾於20多年前接受RK近視手術,之後視力出現模糊狀況,最終需進行角膜移植。
▲陳曼娜自曝30年前曾接受近視矯正,未料手術卻失敗。(圖/翻攝自陳曼娜臉書)
香港女星陳曼娜
根據港媒《明周》報導,陳曼娜於2023年接受訪問時透露,她在30年前曾接受近視矯正手術,未料手術失敗,導致「半盲」狀態。她表示平時經常摔倒,與友人打招呼時也備感困擾,「我視網膜脫落,視力只剩一半,對我打擊很大,不知道將來會怎樣,每天以淚洗面。」
▲利菁在20多年前接受RK近視手術,長期使用含藥性的眼藥水,導致角膜霧化。(圖/翻攝自臉書)
麻辣天后利菁
利菁於2023年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時提到,她在20多年前接受RK近視手術,長期使用含藥性的眼藥水,導致角膜霧化,出現視力不穩、看東西不清楚等症狀。醫師更警告她,若不積極治療,病情可能惡化,需排隊等待角膜移植。
利菁也提醒民眾,若曾接受RK近視手術,應避免使用含藥性的眼藥水。若眼睛乾澀,建議僅使用生理食鹽水或人工淚液,否則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角膜霧化。
近視雷射非萬靈丹,醫師籲術前評估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院長蔡宜佑在院方官網指出,近視雷射主要目的是為了美觀,與減少工作、生活上的配戴眼鏡負擔,但不會改善眼睛的整體健康狀況。因此,接受手術前必須充分了解效果與潛在風險。
蔡宜佑提醒,近視或散光度數較淺者接受雷射,效果較好、恢復較快,風險也較低;而度數越深,效果則可能不如預期,容易有殘留度數或近視再發,風險相對較高。
另外,手術後角膜的強韌度與結構將受到影響,手術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結果。民眾在手術前應諮詢專業醫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並做好術後照護,才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避免再次近視。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