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研究指出,每天吃2顆奇異果,每週排便次數可以增加1.5次。(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便秘成為國人生活中的常見難題,調查顯示,台灣每3名學童就有1人曾經歷便秘,成年族群盛行率則約在15%至25%之間,5歲以上長者約有4成飽受便秘困擾。醫師指出,許多腸道困擾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改善,像是每日早餐食用2顆綠奇異果,每週排便次數可以增加1.5次,進而有效預防大腸癌。
台灣腸道醫學會理事長郭昭宏醫師今(27)日在世界消化道健康日記者會表示,正所謂腸胃好,人不老,腸道健康是身體整體健康的根本。許多腸道困擾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改善。補充足量的膳食纖維與天然水果酵素,是日常保養腸道、預防便秘與消化不適的關鍵。他進一步指出,像是富含水溶性纖維、低腹敏的水果,若能融入每日飲食中,如早餐時食用1至2顆綠奇異果,將有助於維持良好腸道功能。
郭昭宏指出,綠奇異果作為高水溶性纖維且屬於低腹敏(Low FODMAP)的水果,對於腸道健康特別有益,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發揮益生元作用,其奇異酵素亦有助於消化蛋白質,高抗氧化力則有助於降低腸道發炎風險。
台灣腸道醫學會秘書長李柏賢醫師說明,綠奇異果因其高營養密度與腸道功能益處,在多篇國際研究中獲得肯定,也因此成為超過百位胃腸科醫師推薦的水果。
▲郭昭宏(左)及李柏賢(右)表示,腸道困擾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改善。(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李柏賢指出,一項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雜誌》的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納入功能性便秘與便秘型腸躁症患者,結果顯示,每天食用2顆綠奇異果,排便頻率每週平均可增加1.5次,並顯著減輕腹部不適。另一篇刊載於《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的台灣研究也指出,患者每日餐後攝取2顆綠奇異果,4週後排便頻率從每週2.8次上升到4.4次,並縮短大腸通過時間約8小時,整體腸道功能明顯改善。建議有便秘或腸道困擾的民眾可於每日早餐攝取1至2顆綠奇異果,以促進排便規律與腸道舒適。
台灣腸道醫學會提醒,便秘雖然常見,但透過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是可以預防甚至改善。建議民眾每天攝取足量膳食纖維,多吃蔬菜、水果與全穀類食物,並維持每日約2000毫升的水分攝取。同時,應養成規律排便習慣、避免久忍不排,以及增加身體活動、減少久坐,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腸道功能。
台灣腸道醫學會強調,若出現以下警訊,則應提高警覺並盡快就醫,包括便秘突然惡化或型態明顯改變、伴隨腹痛、體重減輕、貧血、解黑便或血便;長期依賴瀉劑仍無效,或排便困難持續超過兩週。這些症狀可能與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腸癌等病變相關,應由醫師進行專業評估,以保障腸道健康。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2BPKOVD6I&t=99s
▼【名醫解惑】維他命B12一定要選擇甲基型的嗎?為什麼B12血液濃度不能太高?(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