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一般人自覺健忘、專注力下降,多歸咎於年紀問題,但營養師薛曉晶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常吃超加工食品(UPF)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組快28%,執行功能更下降25%。另一項研究也指出,吃大量超加工食品與失智症風險增加44%有關。此外,每天吃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出現巴金森氏症狀是少吃者的2.5倍。
現代生活講求快速,速食、微波餐等看似方便,但薛曉晶在其臉書表示,科學已證實,這些「超加工食品」(UPF)正逐步侵蝕人的認知功能與情緒迴路。
2019年《Public Health Nutrition》專文指出,UPF多為工業配方,富含高糖、高鹽、高油及添加物,而原型食材比例極低。
2023年《JAMA Neurology》研究追蹤逾萬名35~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發現,高UPF飲食組的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組快28%,執行功能也下降25%。這意味,長期依賴UPF會讓「腦力退化」提早報到。
另一項研究也證實,中年人每多攝取10% UPF,未來發生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的風險就會上升;若能以天然食物替代部分UPF,失智風險則顯著降低。
失智症不再是老年專屬 中年飲食習慣才是關鍵
薛曉晶表示,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統合分析超過50萬人數據,發現高UPF攝取與罹患失智症(含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風險增加44%有關。2025年哈佛與復旦大學研究顯示,每日攝取約11份UPF的人,出現巴金森氏症早期非運動症狀(如便秘、睡眠障礙)的風險,是低攝取者的2.5倍。「這些都顯示UPF可能在無形中加速神經退化。」
至於UPF會如此傷腦,薛曉晶表示,研究者提出3大關鍵機制:
1. 慢性發炎:UPF的高糖、高脂、乳化劑及人工甜味劑等成分,會引發低度慢性發炎,進而導致神經發炎,加速阿茲海默與巴金森氏症的病理進展。
2. 氧化壓力:油炸與高溫加工產生自由基,會使腦細胞DNA與膜結構受損,導致腦萎縮。
3. 腸腦軸失衡:2025年《Nutrients》(營養素)研究指出,UPF會改變腸道菌群,減少益菌,增加腸道通透性,引發全身性發炎,進而透過「腸腦軸」影響情緒與認知。
她表示,超加工食品的危害不僅是體重增加,更是大腦功能的全面退化,涵括認知下降到失智症。民眾應從此刻起多吃原型食物、少吃超加工食品,大腦會用更清晰的思緒、更穩定的情緒,來回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