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增大手術奪命!醫揭密「變大≠威猛」 伴侶更在乎「1事」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北市一名50歲男做陰莖增大術,疑因麻醉意外喪命。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手術滿意度低,若想改善性生活,親密感更重要。(圖/翻攝畫面)
北市一名50歲男做陰莖增大術,疑因麻醉意外喪命。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手術滿意度低,若想改善性生活,親密感更重要。(圖/翻攝畫面)

北市安和美診所17日替一名50歲男性做陰莖增大術,未料疑似麻醉不當,導致患者喪命。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男性受到「身體意象、社會文化、自尊與性自信」影響,對生殖器的尺寸感到焦慮,可能接受陰莖增大術,但研究發現,術後滿意度並非「變大就開心」,數據顯示約35至65%,仍心理不滿與持續焦慮,若想改善性生活,對女性伴侶而言,親密感更重要。

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男性想做陰莖增大術,通常有三大原因,首先是「身體意象焦慮」,即使生殖器尺寸屬於正常範圍,許多男性仍覺得不夠大,在醫學上叫做 「陰莖尺寸焦慮」,再來是「社會文化影響」,成人影片、網路謠言、男性間的比較,經常誇大「大才是好」的迷思。

最後是「自尊與性自信」,對某些男性來說,生殖器的大小被視為男子氣概的象徵,一旦自認「不夠大」,就可能影響性自信、性生活表現,甚至想藉手術「補強」。因此研究顯示,大部分前來諮詢的男性,並不屬於「真正需要手術」的醫學族群,多數是因身體意象焦慮。

黃軒強調,陰莖增大手術併發症並不罕見,滿意度也有限,常見問題包括「水腫、血腫」,約佔10至20%,通常屬暫時性,但外觀會受影響,其次是「不對稱或形態不均」,約佔8至15%,多見於脂肪移植或填充劑注射,造成外觀凹凸不平,「勃起角度改變或下垂」佔約5到15%,常見於懸韌帶切斷術,影響性行為體驗。

還有「結節或硬塊」佔4至10%,來自脂肪或填充物纖維化,再來是「感染」佔3到7%,多發生於植入物手術,嚴重者需移除植入物,「感覺異常或麻木」佔2到5%,與神經損傷有關,可能暫時或永久。而術後滿意度並非「變大就開心」,研究數據顯示,約35到65%的人,甚至高達70%,仍心理不滿與持續焦慮。

黃軒提醒,若想進行陰莖增大手術,建議從醫學層面下手,確認是否真的需要,並解決「尺寸焦慮」、了解伴侶需求。研究證實,女性伴侶對陰莖大小的在意程度,遠低於親密感、溝通與技巧,增加伴侶間的開放對話,減少單方面焦慮,也可從運動(如骨盆底肌訓練)、生活型態、性技巧,改善性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