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編輯藍子瑄/台北報導

現代人忙碌少運動、又不愛曬太陽,三餐外食成為常態,導致鈣質攝取嚴重不足。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骨質密度在30歲後就會逐年流失,若長期缺鈣,不僅容易導致骨鬆、關節疼痛,甚至會影響免疫、神經與循環功能。她強調:「別以為只有牛奶能補鈣,其實許多蔬菜的含鈣量也超乎想像!」
骨質流失成隱形危機 台灣骨折率居亞洲第一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骨質疏鬆症是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第4名,女性患者比例更是男性的3倍以上。65歲以上婦女因骨鬆導致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而台灣每年約有近2萬人因骨折就醫,發生率高居全亞洲第一。
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質,但調查顯示,超過八成民眾鈣攝取不足。加上現代人普遍不愛曬太陽、缺乏維生素D,更會加速骨質流失,使骨鬆風險大幅上升。
蔬菜也能補鈣!營養師公布「高鈣蔬菜排行榜」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鈣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礦物質,不僅與骨骼健康相關,更參與免疫、神經、循環、消化與內分泌等多項系統運作。她提醒,蔬菜中的鈣含量其實一點也不輸乳製品,只要吃對蔬菜,也能幫助強化骨骼。
她依每100公克蔬菜的鈣含量整理出排行榜:
第1名為髮菜1187毫克、第2名紫菜342毫克、第3名芥蘭菜181毫克,其後依序為莧菜146毫克、地瓜葉105毫克、青江菜104毫克、油菜88毫克、菠菜81毫克、空心菜64毫克、高麗菜47毫克;其他還包括茼蒿46毫克、四季豆40毫克、水蓮26毫克、木耳27毫克、白蘿蔔23毫克。
均衡補鈣最關鍵 乳製品與蔬菜都要吃
高敏敏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1000至1200毫克的鈣質,除了乳製品之外,黑芝麻、小魚乾、海帶、豆製品等天然食物也是很好的補鈣來源。她提醒,每天至少要攝取1碗半(約3份)蔬菜,並搭配均衡飲食與適度日曬,才能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流失。
鈣質補充從年輕開始 強健骨本不嫌早
高敏敏強調,「不要等到骨頭痛才想到補鈣!」鈣質攝取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累積。她呼籲民眾養成每天吃足蔬菜與攝取鈣質的習慣,並保持運動與曬太陽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讓骨骼健康成為一輩子的保本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