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猴痘疫苗防治恐出現「空窗期」?民團籲納社群決策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猴痘病毒粒子。(圖/翻攝自美國疾管署網頁)

▲猴痘病毒粒子。(圖/翻攝自美國疾管署網頁)

猴痘(monkeypox)疫情原本流行於非洲,今年起開始燒進歐美多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7月更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更有專家擔憂成為下一個新冠(COVID-19),特定人士面臨歧視風險。對此,民團呼籲,在猴痘疫苗(第三代天花疫苗)到貨至我國邊境開放這段期間恐成「空窗期」,政府是否可參考國外經驗,將受影響族群的社群納入決策過程,擴大猴痘防疫政策的影響與涵蓋範圍。避免未來出現本土個案後,疫情擴散與民眾社會恐惶部分,恐不亞於新冠疫情。

台灣猴痘疫情,迄今累計3起境外移入病例(皆為本國籍男性),來源國為德國和美國,3人都已出院。我國雖已採購504人份猴痘口服抗病毒藥物,不過在昨日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指揮官王必勝也提到猴痘疫苗採購進度會在近日8月底前到貨;但他也提到,最快10月初國內疫情下降時會著手開放邊境。

關愛基金會副執行長馮一凡,日前至加拿大蒙特婁參與「2022國際愛滋會議」。(圖/關愛基金會提供)

▲關愛基金會副執行長馮一凡,日前至加拿大蒙特婁參與「2022國際愛滋會議」。(圖/關愛基金會提供)

愛滋相關民團、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副執行長馮一凡,日前至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參與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舉行的「2022國際愛滋會議」。他接受《三立新聞網》記者專訪表示,有鑑於對抗愛滋跟新冠肺炎污名與歧視的歷史經驗,愛滋大會上提到美國跟加拿大政府如何透過跟社群合作來減少或控制猴痘疫情的影響,尤其受影響的社群如何跟政府部門維繫暢通溝通管道,可以讓社群夥伴、第一線人員、專家學者、政府部門間相互即時回饋。

像是尼日爾三角洲大學Dimie Ogoina博士,就以非洲猴痘疫情為例。他認為非洲經驗可提供全球各國對猴痘疫情介入的建議,首先各國應該制定對猴痘相關防治政策與提高治理強度;其次加強地方政府對猴痘的診斷能力;第三,WHO以及各會員國應該在全球層次制定應對猴痘政策與合作措施;最後,應該減少個人、國家、區域間對猴痘相關知識的落差。另,紐約疾管中心愛滋預防計畫主任Demetre Daskalakis,則從社區介入層面分享,從愛滋過去的慘痛歷史學習到,公衛部門必須跟受影響族群的社群合作,拒絕再次讓猴痘與LGBT社群被標籤化,才有可能控制猴痘疫情。

馮一凡說,會議上有專家呼籲,政府應透過跟社群合作來減少或控制猴痘疫情的影響。(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馮一凡說,會議上有專家呼籲,政府應透過跟社群合作來減少或控制猴痘疫情的影響。(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馮一凡說,天花或猴痘疫苗目前全球都處於供貨不足狀況,國際間也不建議進行大規模無差別的接種,多數僅提供醫護人員跟受影響社群施打。他以該會舉辦城市加拿大蒙特婁為例,就是提供醫護人員跟受影響族群施打(同時也開放外籍與會者施打),期待在第一劑快速接種覆蓋下,迅速控制當地的猴痘疫情。同時當地社群內,人們也會互相提醒相關的疫苗資訊,或提醒符合資格的親友儘快進行施打。

他以民團立場認為,台灣雖還沒有猴痘本土疫情,但指揮中心昨提到最快10月初會著手開放邊境。目前台灣社群及民間團體內主要還是先協助衛教資訊分享為主;在疫苗到貨至邊境開放這段期間,政府是否應先準備好,如參考國外的經驗,把上述受影響族群的社群納入決策過程,擴大猴痘防疫政策的影響與涵蓋範圍。如上述加拿大經驗,猴痘疫苗先讓受影響族群先施打,來控制疫情社群內的傳播,「台灣或許可能無法這樣,但仍可作為政府參考,或是確認疫苗到貨數量與施打時機後,跟社群一起討論,制定更完善的預防措施。」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