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失眠患者長達兩年失眠 常按這些穴位可奏效
  • A-
  • A
  • A+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按摩內關穴也有助於睡眠(圖/記者陳弋攝)

▲按摩內關穴也有助於睡眠(圖/記者陳弋攝)

許多民眾有長期失眠的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葉家豪表示過去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失眠症患者,其睡眠問題長達兩年以上。從中醫觀點來看,失眠又稱為不得臥、不得眠、不寐、目不瞑,建議平時可自行按壓耳神門穴、內關穴、攢竹穴,每次5-10分鐘,讓心情較為穩定有助於入睡。

葉家豪表示,中醫對失眠可區分為外感和內傷兩方面。由外感病引起者,主要見於各種熱病過程中。由內傷引起者,則多由於肝氣鬱結、心脾兩虛、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痰熱內擾、胃氣不和所引起。

一般來說,外感所引起的失眠,以實證較多。內傷所引起的失眠,以虛證較多。因此長期失眠者以內傷所致為常見。

若從中醫病因病機來看,如果過喜、過怒、過思、過悲耗損五臟精氣,將使臟腑功能失調情志所傷導致的不寐。勞心過度,傷心耗血,導致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無以奉養心神而致不寐。

先天不足,房勞過度等,而致腎陰虧損,腎水不足,不能上濟于心陰。或心陽衰弱,心火不能下溫腎水,心腎不交導致的不寐。血虛肝旺,魂不守舍,或暴怒傷肝,血虛肝旺而致不寐。

心氣素虛,遇事易驚,心神不安,終日惕惕,心虛膽怯引起的虛煩不眠。脾運不健,或嗜食肥甘,聚濕釀痰,痰鬱化熱,或痰邪入裡,灼津煉液,痰熱擾心神導致痰熱內擾而不寐。胃氣不和,氣機不暢,宿食內停,心神被擾導致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葉家豪建議有失眠問題者,如果自覺已服用太多藥物,可利用針灸方式來治療。針灸治療睡眠障礙,常選取穴位有:耳神門、攢竹、三陰交、百會、四神聰、內關等穴位來處理。但提醒,針灸治療睡眠障礙還是有侷限性,往往當天針灸時會睡的較安穩,但是無法像藥物一樣維持太久效果。此時若能配合睡眠衛教方式,不排除可以減低安眠藥劑量。

如果本身會害怕針灸也不想吃安眠藥,葉家豪建議,要養成良好睡眠衛生習慣。上述提到的穴位也可以運用指壓方式來幫助睡眠,如果怕冬天手腳容易冰冷而影響睡眠,可以自行按揉腳底的湧泉穴,每次5-10分鐘,將可以使腳部循環改善有助於睡眠。平時可以自行按壓耳神門穴、內關穴、攢竹穴,每次5-10分鐘,讓心情較為穩定有助於入睡。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