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出版時間2023/05/09 19:35 更新時間 2023/05/10 00:05(新增茲卡病毒感染症症狀)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茲卡不排除在1~2年內可能成為像登革熱般的本土疫情(圖/台大醫院提供)
會造成畸胎的茲卡病毒,疾管署今(9)日公布自2021年以來的首例確診個案,分別為北部30多歲夫妻,4月曾一同到馬爾地夫旅遊,返台後相繼出現症狀後確診;國人愛去的東南亞國家泰國,今年已累計48例確診,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過去以為茲卡只侷限在中南美洲國家,已有向亞洲國家轉移的趨勢,茲卡不排除在1~2年內可能成為像登革熱般的本土疫情,「現在就要開始防蚊」。
疾管署今(9)日公布自2021年以來的首例茲卡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北部30多歲的夫妻,曾於4月19日至26日一同前往馬爾地夫旅遊,返台後相繼出現發燒、喉嚨痛、出疹、骨頭肌肉痠痛,經檢驗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由於同行者均無症狀,恐因於馬爾地夫遭蚊蟲叮咬感染後,再經性行為造成家庭群聚。
茲卡病毒向亞洲轉移 黃立民:1~2年內可能成為像登革熱般的本土疫情
台灣自2016年到目前為止,共確診28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地已大多是東南亞國家,分別為越南及泰國各6例、緬甸及馬來西亞各3例、菲律賓及馬爾地夫各2例,印尼、新加坡、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及安哥拉各1例。2016年累計13例,2017年至2022年每年均為5例以下;今年個案是自2021年來首起。
今年東南亞國家中,泰國疫情持續,今年截至第17周已累計48例,高於去年同期。而美洲地區已累計超過7千例,以南美洲巴西逾6千例報告數為多,但低於去年同期,瓜地馬拉、貝里斯疫情也相當嚴峻。
世衛已於5月5日,正式宣布解除新冠病毒的國際公共緊急事件,民眾出國頻率相較疫情期間也大幅增加,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過去以為茲卡只侷限在中南美洲國家,近年已有向亞洲國家轉移的趨勢。
黃立民表示,茲卡病毒的適應性持續增加,已經可存在多種類型的蚊蟲,現在已經5月,進入蚊蟲繁殖季節,國內過去的本土登革熱疫情也都是境外移入所造成,以家庭群聚來說,很有可能在國內蚊蟲叮咬感染者後,成為病媒蚊,進而造成本土疫情。
黃立民表示,過去以為茲卡只侷限在中南美洲國家,近年已有向亞洲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加上旅遊解封,茲卡不排出在1~2年內可能成為像登革熱般的本土疫情。此外,泰國移工在台灣相對越南、印尼等國家較少,可觀察若近期印尼、越南等移工主要國家的疫情若有攀升,就得當心可能在國內也會出現疫情「現在就要開始防蚊」。
疾管署表示,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感染到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為3至14天。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等症狀。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曾有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併發症,近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目前已知婦女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產下小頭畸形等神經異常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