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熱傷害「如何自救」?急診醫:勿大量喝冰水!秒看4建議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夏天好熱,醫師呼籲長者要留意外,有慢性病或重大傷病都需要留意高溫,外出適時補充水分。(圖/記者陳弋攝影)

▲夏天好熱,醫師呼籲長者要留意外,有慢性病或重大傷病都需要留意高溫,外出適時補充水分。(圖/記者陳弋攝影)

今日7月1日,正式邁入暑假,雖近日偶有陣雨但各地仍高溫炎熱,導致急診熱傷害、中暑人數節節上升,並以長者為多。馬偕醫院急診室主任簡定國表示,不只是長者要留意,有慢性病或重大傷病都需要留意高溫,外出適時補充水分。呼籲民眾勿在中午較熱時間出門(尤以10至14時)、多待陰涼處、盡量多喝水每次以200至300CC為佳、即便運動時也不用等到口渴才喝、也別大量喝冰水。若發現身邊人出現意識模糊、溫度超過40度時,快透過濕毛巾、電風扇等趕快降溫,並趕快就醫。

根據國健署衛教資訊,熱傷害係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產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除一般民眾需預防熱傷害外,更須關注高危險族群(如: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避免曝曬於高溫的環境。

簡定國表示,夏天到來,民眾若常在大太陽下的確有可能出現中暑等熱傷害,民眾除可參考政府相關建議事項外,他提醒盡量別在中午比較熱的時間出門,尤以10至14時為相對高熱時間、然後盡量多補充水分,出門時身體會大量曝曬,多待陰涼處、最好帶把隔熱傘來遮陽。

而有些民眾認為天熱應大量灌冰水解渴?他說其實天氣熱反而要喝溫熱或常溫的開水才最解暑,應避免喝冰水,且「大口喝水其實不如慢慢喝來得止渴」,一次大量喝不如定時的喝、每次200至300CC為佳,即便是運動時也不用等到口渴才喝、可採定時定量,若喝較大量如3、500CC是還好,且不建議喝帶有酒精的飲品,仍以白開水為主。

民眾應避免陽光直曬,若身體不適時可用濕毛巾、電風扇等趕緊降溫。(示意圖/資料照片)

民眾應避免陽光直曬,若身體不適時可用濕毛巾、電風扇等趕緊降溫。(示意圖/資料照片)

▲民眾應避免陽光直曬,若身體不適時可用濕毛巾、電風扇等趕緊降溫。(示意圖/資料照片)

簡定國提醒,民眾應避免陽光直曬,若待大太陽下已不太舒服時,可能為熱衰竭,雖不到意識出現變化但身體有不舒服症狀,也可能出現心跳快、全身不舒服等情形,這時如果能喝水就補充,並移動到陰涼地方、用濕毛巾散熱;若已意識不清甚至模糊、體溫超過40度時得用濕毛巾、電風扇等趕緊降溫,並趕快就醫。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文勝則提醒,暑氣也會影響排汗,如「陰暑」是指長時間出入高、低溫度不同場所,因為溫差太大而出現中暑現象,如上班族頻繁進出冷氣房室內外溫差超過5度以上,皮膚微血管與毛細孔一下子擴張、一下子收縮,讓人體無法正常散熱就可能會出現「陰暑」而導致身體不適,尤以平時運動量少、身體虛弱,以及在冷氣房工作的上班族都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