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有小洞!還會流白色臭臭分泌物 原來這就叫「耳前廔管」
  • A-
  • A
  • A+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耳前廔管(圖/資料照)

▲耳前廔管(圖/資料照)

許多民眾的耳前有一個小洞,有時候碰觸擠壓到小洞時,會有乳白色分泌物,並伴隨臭味的困擾。醫師表示,這種耳前有小洞並且有分泌物的情形稱為「耳前廔管」。台灣大約每70到80人就有一位。雖然耳前廔管外觀上看起來只有一小洞,但是內部構造其實是像樹枝一樣散開,廔管內的上皮細胞更新時,會有皮屑脫落,細菌分解時就會產生白色有異味的分泌物。建議平時定期擠出分泌物即可。但是如果曾經發炎,那麼之後復發機率也會大為提高。

北榮耳鼻喉頭頸醫學部主任蕭安穗表示,「耳前廔管」最常出現在耳前,其次是耳廓上出現,這種疾病通常是先天遺傳,台灣人的發生率大約每70到80人就有一位。可能是因為,人體在胚胎發育期時,參與形成耳廓的第二鰓弓中的六個小丘,因為融合不完全,沒有閉合才導致有這樣的耳朵小孔。

蕭安穗說,雖然耳前廔管外觀上看起來只有一小洞,但是內部構造其實是像樹枝一樣散開,深度和方向也不一定。由於廔管內的上皮細胞更新時,會有皮屑脫落,細菌分解時就會產生白色有異味的分泌物。

蕭安穗建議,平常可以用棉籤,定期將分泌物擠出,如果沒有擠出,全部積在耳內反而可能發炎。耳前廔管只要定期擠出分泌物,保持清潔,其實就可以不用管它。但如果一旦發炎,則會有紅腫、熱痛、甚至有膿皰,嚴重時就必須手術引流。提醒若耳前廔管曾經發炎,之後復發機率會大為提高,還是建議儘早手術將廔管,避免再次復發時,需要作面積更大手術,恐影響耳朵外觀。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