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大口爽吃薑母鴨?中醫師曝「補冬有3寶」:2種人當心虛不受補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陳勇利表示,立冬是補冬的日子,但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要當心虛不受補。(圖/資料照)

▲陳勇利表示,立冬是補冬的日子,但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要當心虛不受補。(圖/資料照)

立冬到!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冬,意味著秋天結束,正式進入冬天,不少人會選擇在今日「冬令進補」(補冬)。不過,中西醫學博士、名醫陳勇利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而且少運動,當心虛不受補。」

陳勇利表示,依照台灣人飲食習慣,補冬建議可以吃「羊肉爐、薑母鴨或者藥燉排骨」(通稱補冬三寶),但是要稍微注意體質差異。

他也依不同體質,給予食材調整建議如下:

一、羊肉爐(羊肉+當歸、川芎、枸杞、桂枝、肉桂等):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如果是實性與熱性體質,建議將羊肉更改為排骨,並去掉桂枝、肉桂。

二、薑母鴨(鴨肉+10大片薑片、米酒、麻油):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如果是實性與熱性體質,則建議把薑片、米酒、麻油減少,另外加上枸杞、玉竹、麥門冬。

三、藥燉排骨(排骨+當歸、熟地、川芎、陳皮、枸杞):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如果是實性與熱性體質,則建議把熟地改為生地。

陳勇利指出,「陰虛有熱、痰濕內盛」兩體質者建議「進補改清補」即可。(圖/陳勇利提供)

▲陳勇利指出,「陰虛有熱、痰濕內盛」兩體質者建議「進補改清補」即可。(圖/陳勇利提供)

陳勇利提醒,現代人營養過剩、少運動,體內常有鬱熱;經過炎熱的夏季、及乾燥的秋季後,陰液受損;加上天冷活動量減少,產生「外寒內熱」,冬天如果補得不好、容易助陽,便會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祕、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症狀。

如果有下列「二種體質」建議改為清補即可:

一、陰虛有熱: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容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常覺燥熱,舌頭細瘦加上舌色紅、舌面有裂紋。

二、痰濕內盛:肥胖、飲食油膩、臉容易出油、身體困重或痠重、大便軟黏,舌頭形狀胖而舌苔厚。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