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白熱化!焦慮求助精神科患者增3成 藍白破局這一族群傷最深
  • A-
  • A
  • A+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總統大選激烈,因選情壓力求助精神科患者增3成(圖/資料照片合成圖)

▲總統大選激烈,因選情壓力求助精神科患者增3成(圖/資料照片合成圖)

藍、白合不到最後關頭仍無法知道結果,由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當在野的「桶箍」,最後在君悅飯店會談時,雙方仍因黨內初選民調、六點協議及藍白合民調爭議等舊帳爭鋒相對,最後成為郭董口中「無言的結局」。對此,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選情壓力,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怒而到門診就醫的患者約增加了3成,特別提醒年長男性相較女性更投入選舉,若結果不如預期,更容易被誘發精神症狀。

藍白合從起初的合作,到最近一次由郭台銘擔任「桶箍」的協商再度成為「無言的結局」。對此,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選舉過程中,粉絲支持的陣營無法合作可能會對個人的身心產生一系列的衝擊和影響。包括出現失望、憤怒、焦慮等情緒波動反應;粉絲之間也可能產生緊張和分裂,影響原本穩定的社交關係。另外有些粉絲可能感受到政治認同身分受到損害,進而影響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

甚至,在雙方陣營無法合作時,支持者可能更傾向於接受符合他們立場的信息,而忽視或拒絕其他觀點。這可能導致對現實的扭曲,進一步深化政治分歧。

楊聰財指出,特別是在雙方陣營民調五五波時,更容易引發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怒等症狀。近期門診觀察,因選情緊繃,門診就醫時自述選舉引發焦慮的患者約增加了3成。

楊聰財表示,年輕一輩對於選舉冷感,多數高度投入選舉情勢者,反而以年長者居多,且男性明顯較女性更加投入,也受選舉情勢影響最深。

一名60多歲男性,平時熱心公益擔任志工,但有強烈的政黨傾向,一到選舉就把自己幻想成支持者當中的靈魂人物。楊聰財表示,這名患者有精神病史,平時規律用藥控制良好,但每四年總統大選就會發作一次,最近又幻想被國安單位監控,平時還隨身帶刀。家人受不了讓他到診間就醫,就診時他甚至會說,「你才有病我沒病」。這類患者若在外嚴重發病時,甚至有可能得強制就醫。

總統大選正式登記參選後,民眾又得面臨一段各陣營間的交鋒期,這段期間容易引發焦慮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社交退縮及睡眠,甚至出現精神異常。

面對選舉的紛亂,楊聰財建議民眾可利用多元化資訊來源,不要依賴於單一來源的資訊。嘗試從不同的新聞來源、政治觀點和社交媒體平台中獲取信息,以便得到更全面、客觀的觀點。質疑和驗證,查閱多個獨立的來源,確保你所接收到的資訊是可靠的。理性思考,避免情緒化的反應,嘗試以理性的態度對待資訊。不要受到情緒性言論或宣傳的影響。持續關注同時也要定期休息,避免信息過載。

另外,可多參與公共討論與他人交流觀點,可幫助獲得更多不同的看法,有助於建立對話和理解。選舉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變數和不確定性,保持冷靜和耐心也是很重要的。建議也把集中注意力放在事實和可靠的信息上。最後則是淡定平穩的去投票。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