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食人菌」 台大醫黃立民曝稱號由來!疾管署曝每週22~36件
  • A-
  • A
  • A+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疾管署統計,今(2024)年第1週至第11週,每週件數介於22至36件。(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統計,今(2024)年第1週至第11週,每週件數介於22至36件。(圖/疾管署提供)

日本男足原訂於26日至北韓出戰2026年男子世足資格賽第2輪,但卻遭平讓當局以日本正在流行「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為由終止比賽。對此,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一般講到嗜肉菌都是指此一細菌。主要透過飛沫感染,但若肌膚有傷口,也可能遭感染。兒童感染後容易出現深層頸部感染,若不處理,有可能會吃破動脈危及性命,但這種細菌到處都有,被用來當禁賽的理由有些牽強。疾管署統計今(2024)年第1週至第11週,每週件數介於22至36件。

日本男足原訂於26日至北韓出戰2026年男子世足資格賽第2輪,但遭北韓平讓當局以日本正在流行「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為由中止比賽,也拒絕在平壤補賽。對此,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又稱為A族鏈球菌,一般講到嗜肉菌都是指此一細菌。

黃立民表示,A族鏈球菌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播,但如果皮膚表皮有受傷,手上若沾染細菌,摸到受傷的肌膚,也可能造成皮膚感染;黃立民表示,之所以A族鏈球菌被稱為「食人菌」或「食肉菌」,主要是因為感染後會破壞結締組織,有些如果發生在腹部樣子會看起來非常可怕。

黃立民表示,小朋友由於抵抗力較低,容易在幼兒園互相感染,感染後最常發生頸部軟組織遭到感染,發生深層頸部感染。這種狀況得趕快用抗生素,否則動脈有可能被吃穿,有致命大出血的危險。

黃立民表示,小朋友出現深層頸部感染其實並不罕見,每個月醫院都會有幾例這樣的小朋友,但若能提早發現,使用抗生素1~2週就能控制症狀。黃立民表示,A族鏈球菌到處都有,目前雖然被世界衛生組職列為優先開發疫苗,但由於細菌疫苗的研發難度遠高於病毒,目前還沒有任何疫苗被開發出來。

黃立民呼籲,幼童或是身體免疫有問題的成年人,戴好口罩,手不要亂抓傷口,都能有效預防。若肌膚已遭該菌感染,清創需要交由有經驗的外科醫師來處理,也特別提醒有糖尿病、神經系統問題的患者,得特別注意。黃立民表示,在台灣感染A族鏈球菌不太會死亡,透過抗生素都能有效控制,這種細菌到處都有,被用來當禁賽的理由有些牽強。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A型鏈球細菌(Group A Streptococcus,又稱為Streptococcus pyogenes化膿性鏈球菌),是一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細菌。除了感染喉嚨之外,A型鏈球菌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皰瘡,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若是更深入到筋膜,就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Flesh-eating disease)。

此外,A型鏈球菌感染更可能會導致猩紅熱,以及感染後引發之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後鏈球菌性腎小球性腎炎、反應性關節炎等繼發性病症,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A 群鏈球菌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療。民眾需注意手部衛生和呼吸道禮節,以避免感染。

A型鏈球菌感染或化膿性鏈球菌,非屬法定傳染病,惟根據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LARS)監測資料顯示,自去(2023)年第1週起,化膿性鏈球菌每週檢出件數呈上升趨勢,並於去年第46週達到高點52件後開始下降,今(2024)年第1週至第11週,每週件數介於22至36件。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