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治平不認母遺體 身心醫:恐陷「悲傷5階段」1年內未恢復要注意
  • A-
  • A
  • A+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身心醫認為,唐治平不認母親遺體,可能正經歷「悲傷五階段」的第一階段「否認」。(圖/資料圖)

▲身心醫認為,唐治平不認母親遺體,可能正經歷「悲傷五階段」的第一階段「否認」。(圖/資料圖)

藝人唐治平73歲母親3日被陳屍住家社區頂樓,不過唐治平否認該具遺體是母親,並表示若母親若兩、三週無下文,不排除報案失蹤;對此,衛福部桃園醫院主任王紹丞醫師認為,唐治平可能難以接受親人離開的事實,正經歷「防衛機轉」(defensive mechanism)的否認階段,每個人的悲痛體驗和恢復時間長短都會不同,通常1年內會回歸正常,但少數人會困在某個階段,影響身心健康。

王紹丞醫師說明,「防衛機轉」是個人在面臨極大創傷時避免心理崩潰的正常反應,從不成熟到成熟可分為十數種的防衛機轉類型,否認(denial)就是其中一種;當一個人經歷親人過世時,防衛機轉起動,他們可能會經歷一系列複雜的情緒反應,通常稱為「悲痛的五個階段」。

首先是否認階段,此時個體可能難以接受親人已經離開的事實,常伴隨著麻木和不相信;在這個階段中,如果當事人和過世的親人在生前有複雜的情感糾葛,更容易表現失常甚至有脫離現實的感覺。接下來是憤怒階段,悲痛者可能會對失去所愛的人、環境或甚至命運感到憤怒和憤懣。第三階段是討價還價,此時悲痛者可能會試圖與上帝或命運討價還價,希望能夠逆轉失去的現實。憂鬱階段隨後出現,悲痛者會感到深刻的悲傷和孤獨,這是一個向內反思和真正面對失落的時期。最終,接受階段是對現實的接納,悲痛者開始認識到生活必須繼續前行,並學會與失去的事實和平共處。整個過程是個人化且非線性的,每個人的悲痛體驗和恢復時間長短都會不同。

王紹丞醫師表示大部分人在歷經悲傷的五個階段後都會在1年內逐漸順利回歸正常生活,然而有少部分人會一直停留在其中某個階段,甚至慢性化並且對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而無法回復身心健康;此時盡快就診接受醫師仔細正確的評估、擬定正確合適的醫療計畫並確實的接受醫療才能讓個案盡早康復。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