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習慣」害得血癌!加速基因突變 恐「7癌症」上身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主持人沈玉琳罹血癌引關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抽菸不只害肺,還與白血病等5癌有關。(圖/翻攝自臉書)

▲主持人沈玉琳罹血癌引關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抽菸不只害肺,還與白血病等5癌有關。(圖/翻攝自臉書)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證實罹患「白血病(血癌)」,引發外界關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許多人會靠抽菸紓壓,不過長期吸菸,不只提高肺癌風險,也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膀胱癌、胰臟癌等7癌症有關,建議民眾戒菸,有助於降低罹癌機率。

黃軒在臉書粉專表示,許多人以為抽菸只會導致肺癌,其實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膀胱癌、胰臟癌、口腔癌與喉癌、食道癌」也有關。另外,一項涵蓋超過30萬人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吸菸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風險顯著相關,尤其每天抽超過20支、持續10年以上的人,風險會上升約1.5到2倍。

美國癌症協會(ACS)報告顯示,吸菸是少數已確認與白血病有因果關係的環境因子之一,因為菸草含有致癌的化學成份,包括「苯(Benzene)」,香菸的致癌物會損傷骨髓細胞DNA,而且煙霧中的化學物質,恐產生自由基氧化壓力,加速基因突變,長期吸菸還會抑制免疫系統監控癌細胞,讓異常血球細胞更容易增殖。

黃軒提醒,若想降低罹癌風險,最佳方法就是「戒菸」。戒煙10年後,白血病風險可大幅下降,幫助骨髓幹細胞修復,恢復造血功能。

除了抽菸外,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也提到,白血病很少是「突然發生」的,其實它早在身體內悄悄醞釀,在許多人以為「還好吧」的行為中慢慢累積,例如聞清潔劑、偶爾抽菸、吃點加工食品、熬夜工作等,讓身體某處的細胞開始病變。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