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越南返台尿出「藍色尿」嚇壞!醫揭原因 曝「尿液8顏色」背後警訊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一名台商因為服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使尿液顏色呈現藍綠色。(圖/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授權提供)

▲一名台商因為服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使尿液顏色呈現藍綠色。(圖/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授權提供)

尿出「藍色尿液」讓台商嚇壞。一名從越南返國的台商,在當地因為尿道炎、龜頭包皮腫脹發炎,回台後就診發現是細菌性尿道炎,但驗尿時卻發現尿液呈藍色,經詢問後,原來是服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醫師提醒,尿液顏色除反應患者服用藥物外,也可能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深黃色代表身體缺乏水分、綠色和綠膿桿菌感染相關,如對尿液顏色有疑慮,應由泌尿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在臉書粉專分享,有位剛從越南回來的台商,在當地因為得了尿道炎、龜頭包皮腫脹發炎,有先看診、服藥,因為不放心,回台後還是到診所就醫,還好只是細菌性尿道炎,淋病、梅毒、性傳統病等都是陰性,不過仍要留意空窗期,建議3個月或出現症狀時,再回診就醫,不過因這位台商尿道依舊疼痛,所以有幫他驗尿,結果尿液顏色竟呈現「藍綠色」,而非一般的黃色尿。

呂謹亨指出,經詢問患者後發現這是因為越南當地的醫院,開立了一款台灣沒有使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Domitazol,效果類台灣醫師常用的泌尿道感染消炎鎮痛藥物「非那吡啶」(Phenazopyridine),而這款藥會讓小便呈橘黃色。

不過,尿液顏色可以看出一個人飲水是否足夠,還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呂謹亨表示,尿液含有水、鹽、尿素及腎臟分泌的黃色尿色素,因此尿液大多呈現透明淡黃色,當攝取水分足夠,尿液的顏色就會變淡;水分攝取量不足、流汗或水分流失太多時,顏色就會較濃。

另外,尿液的顏色也會受到食物、藥物或疾病等因素影響;在飲食方面的影響,如維生素B群會讓尿液呈亮黃綠色;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或含有這些成分的紅蘿蔔、木瓜、中藥大黃等,會導致偏深黃或橘色;吃了紅火龍果、甜菜、黑莓尿液會呈紫紅色;綠蘆筍吃過多則可能變成綠色、深褐色。

呂謹亨列出以下8種影響尿液顏色的疾病,供民眾參考:

1. 深黃色:代表身體缺乏水分。

2. 橘色:肝或膽管有問題。

3. 粉色或紅色:血尿(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結石、腫瘤)。

4. 深褐色: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橫紋肌溶解、急性黃疸性肝炎等疾病,尿色可能深如醬油。

5. 綠色:綠膿桿菌。

6. 乳白色、混濁:乳糜尿,若伴有解尿異常、腰痛、發熱,可能是泌尿道感染。

7. 紫色:紫色尿袋症候群,長期放置尿管慢性感染造成。

8. 黑色:罕見疾病 "黑尿症",先天代謝異常。

呂謹亨提醒,如果對小便的顏色有疑慮,應盡快尋求泌尿科醫師檢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