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慘了!醫示警:易罹「巴金森氏症」 傷大腦又傷神經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基因上,具有巴金森氏症傾向的人,再加上後天不良因素,如長期的腸道健康問題,可能會誘發巴金森氏症的發生。(圖/取自張家銘的臉書)

▲醫師張家銘表示,基因上,具有巴金森氏症傾向的人,再加上後天不良因素,如長期的腸道健康問題,可能會誘發巴金森氏症的發生。(圖/取自張家銘的臉書)

便秘問題大!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基因上,具有巴金森氏症傾向的人,再加上後天不良因素的影響,例如長期的腸道健康問題,可能會誘發巴金森氏症。他表示,若腸內菌群失衡,益菌減少、壞菌比例上升,不僅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導致便秘,還可能增加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每次他提到「長期便秘的人較容易罹患巴金森氏症」時,大多數人都會露出疑惑的表情,笑說「難道是嗯嗯時太用力了嗎?」然而,這背後的真相遠比大家想的複雜。

他表示,便秘與巴金森氏症的關聯可能不只是疾病的徵兆,也可能是原因。若腸內菌群失衡,益菌減少、壞菌比例上升,不僅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導致便秘,還可能增加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他說明腸道屏障功能受損後的連鎖效應。當腸道屏障受損時,壞菌代謝產物及發炎因子會進入血液,甚至跨過血腦屏障,影響大腦。這些因子可能促使大腦黑質中的多巴胺神經細胞累積核突觸蛋白,最終損害神經系統。這些沉積蛋白正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腸道菌相失衡被認為是其重要誘因。

他表示,腸道菌群的變化不僅可能誘發巴金森氏症,還會因發炎激素上升而破壞腸道神經叢,導致腸胃蠕動減弱,引起便秘。這種便秘既是結果,也是進一步惡化腸道與大腦健康的因子,形成惡性循環。

張家銘表示,他在為患者進行全基因檢測時,會利用多基因風險評分來評估某些疾病的基因風險,包括巴金森氏症。每當檢測顯示基因風險較高時,他常會詢問患者有無便秘,「因為這可能是腸道健康異常的早期信號。」

但他也強調,基因風險並不等於命運。分數較高只是顯示有更高的基因傾向,而不代表一定會罹患該疾病。若腸道健康得不到維護,或生活習慣不佳(如飲食不均衡、壓力過大),便秘情況可能加劇,與疾病相關的風險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