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大象幾乎不會得到癌症,關鍵在大象基因體裡TP53抑癌基因,使牠們天生具備超強的抗癌能力。(圖/pixabay)
人類不斷找尋對抗癌症的方法。科學家在大象身上發現,牠們體型大、細胞多,但罹癌機率卻不到5%,基因醫師張家銘解釋,大象基因體裡TP53抑癌基因數目是人類的10倍,大象的細胞一旦發現異常,會選擇自我毀滅,大幅降低癌症風險,人類可透過飲食強化TP53抑癌基因,例如攝取白藜蘆醇和薑黃素,還要遠離致癌因子,維持健康生活作息。
張家銘在臉書粉專提到,動物體型越大,細胞數量越多,基因突變的機率應該越高,癌症風險自然會增加,然而,實際情況卻相反,以大象為例,其細胞數量是人類的幾十倍,照理來說,牠們應該是癌症高危動物,但大象得癌症的機率不到5%,比人類低很多。
張家銘解釋,大象基因體裡TP53抑癌基因數量是人類的10倍,其負責「偵測基因損傷」,若發現細胞受損,會立刻啟動「自我毀滅」機制,直接解決問題細胞,防止演變成癌細胞,完全不給癌細胞一點機會,「零容忍」的策略使牠們的癌症風險大幅降低。
張家銘提到,人類同樣具有TP53基因,但數量沒有大象多,不過可透過生活習慣模仿大象的抗癌機制,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薑黃素有助於活化TP53,使細胞的基因修復能力變好,富含白藜蘆醇的食物包括葡萄皮與紅葡萄酒(特別是紅葡萄)、藍莓、黑莓、覆盆子、蔓越莓、花生及花生芽、可可與黑巧克力、日本虎杖,而富含薑黃素的食物有薑黃根、咖哩粉、薑黃茶、金黃牛奶(Golden milk,薑黃+牛奶+黑胡椒),還有印度與東南亞料理中常見的薑黃調味食品,另外,間歇性斷食能啟動「自噬作用」,幫助清理壞掉的細胞,降低癌症風險。
張家銘說,除了減少基因突變,也要遠離致癌風險,危險因子有空氣污染、加工食品、紫外線輻射、重金屬等,還要控制血糖,高血糖會促進癌細胞生長,並增強免疫系統,例如養好腸道菌群,多吃優質發酵食品(例如優格、泡菜)、高纖蔬菜;規律運動,使免疫細胞更活躍;睡眠充足,少熬夜,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細胞變弱。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S-Q5V3mjk
▼【祝你健康】吃蜂蜜能"預防糖尿病"?!專家曝「隔夜飯」:化身「控糖利器」關鍵是「改變1吃法」搭配海苔"還能補鈣"(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