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滑「為何從沒夢過手機」? 專家解釋原因了
  • A-
  • A
  • A+

國際中心/李育道報導

手機已成為民眾每天必備、不可或缺的電子用品,不過大部分人卻稀少或是從來沒有夢到過手機。(示意圖/pixabay)

▲手機已成為民眾每天必備、不可或缺的電子用品,不過大部分人卻稀少或是從來沒有夢到過手機。(示意圖/pixabay)

科技世代發達,手機已成為民眾每天必備、不可或缺的電子用品,不過你有發現,儘管每天有12小時都在跟手機相處,卻稀少或是從來沒有夢到過手機嗎?最近的一項研究就闡明了這有趣的現象,揭示了人類與科技的潛意識關係。

手機能夠上網、通訊、娛樂等等,涵蓋人類每天生活所需的社交、消遣量,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根據《印度時報》的一項研究,智慧型手機在民眾的夢境中出現的機率非常低。研究發現,只有3.5%的成年女性和2.6%的男性表示他們曾經做過與手機有關的夢。

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我們的夢想中明顯缺少的不僅僅是智慧型手機,電腦和電視等其他電子設備也同樣短缺,這更廣泛的趨勢表明,潛意識可能以不同於現實生活的方式處理科技。

雖研究尚未找到確切答案,但專家認為可能是,世代差異、情感連結等原因所致。(圖/Pexels)

▲雖研究尚未找到確切答案,但專家認為可能是,世代差異、情感連結等原因所致。(圖/Pexels)

雖研究尚未找到確切答案,但以下幾種理論可能解釋這一現象:

1.世代差異:有一種理論認為,我們的夢境內容受到成長時期的影響。對於當今的許多成年人來說,智慧型手機並不是他們童年或成年早期的一部分。伴隨這項技術成長的未來幾代人可能會更有可能將其融入他們的夢中。

2.情感脫節:儘管我們依賴智慧型手機,但我們可能不會對設備本身形成強烈的情感依賴。我們的大腦可能優先考慮手機提供的內容和聯繫,而不是實體物件。

3.潛意識過濾: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選擇性地過濾掉智慧型手機等平凡的物體,轉而關注夢​​中更具情感色彩或具有像徵意義的元素。

4.快速的技術發展:智慧型手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能會使我們的大腦難以在夢境中形成對這些裝置的穩定心理表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智慧型手機在夢中很少出現,但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對我們的睡眠和能量水平的影響卻很大。解決深夜使用手機等習慣可能會帶來更安穩的睡眠和更豐富的夢境體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