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局賣「事後避孕藥」可行?食藥署擬借鏡日本經驗規劃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戴怡芸醫師說明正確避孕觀念。目前CP值較高的避孕方式是使用保險套。(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戴怡芸醫師說明正確避孕觀念。目前CP值較高的避孕方式是使用保險套。(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越來越多民眾主動瞭解避孕相關知識。事後避孕藥擬改指示藥,在藥局就能購買是否可行,除國內有立委要求開放,也出現醫師、藥師各持不同意見的爭議。對此,食藥署今(30)日表示,上週已邀集相關團體召開「用藥安全可行性試辦方案」會議,考慮以日本經驗為借鏡,由醫界和藥界攜手的區域聯盟方式,研究一套符合真實世界的流程,兼顧藥物取得的便利性跟保障女性健康的目的。

食藥署今日舉行「聰明避孕不意外,準備到位沒煩惱」記者會,副署長王德原表示,隨著健康意識提升,越來越多民眾主動瞭解避孕相關知識,因為在不同人生階段,都可能面對避孕的選擇與考量。口服避孕藥主要分為「事前」與「事後」兩種;此外,還有多種避孕選擇,如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陰道內避孕環或皮下植入劑等。每種方法都有其適用情況,建議女性朋友可根據個人需求與健康狀況,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最合適的方式,並可向藥師諮詢以獲得更多衛教資訊。

台大醫院婦產科講師暨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戴怡芸,則說明正確避孕觀念。她直言,許多人仍誤信「體外射精」或「安全期性行為」可以避孕,但實際上在性行為過程中,前列腺液就可能含有精子。在婦產科醫師眼中.目前CP值較高的避孕方式是使用保險套,成功率最高的則是絕育手術。

避孕方式的優缺點與成功率。(圖/食藥署提供)

▲避孕方式的優缺點與成功率。(圖/食藥署提供)

媒體問到,國內針對「事後避孕藥」該不該由醫師處方藥轉類為指示用藥,考慮借鏡日本的由來,以及目前討論情況?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筑表示,轉類涉及層面廣,醫界、藥界、家長與婦幼團體都有不同想法與擔憂。日本厚生省是委託當地藥師公會在2023年11月至2026年3月期間試辦計畫,由340家藥局參與,每2到3家藥局搭配1家婦產科診所,形成醫藥區域聯盟,針對16歲以上女性,在藥師提供緊急事後避孕藥之後,民眾不但必須要在藥師面前當場服用藥品,並且必須在3週後回到診所就診。

她說,食藥署上週已邀集相關團體召開「用藥安全可行性試辦方案」會議,介紹日本試辦計畫的內容及初步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蒐集國內各方意見,希望以日本經驗為借鏡,規畫符合台灣國情的人體研究計畫,透過醫藥區域聯盟方式,研究一套符合真實世界的流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