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1動作」超傷身!新研究:痔瘡風險飆升46%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柏賢表示,長時間如廁滑手機的人較容易罹患痔瘡,建議民眾應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以減少發生風險。(圖/PIXABAY)

▲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柏賢表示,長時間如廁滑手機的人較容易罹患痔瘡,建議民眾應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以減少發生風險。(圖/PIXABAY)

許多人上廁所習慣滑手機,小心可能因此養出痔瘡。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柏賢提到,愛滑手機上廁所的族群罹患痔瘡的風險,比沒滑手機的人高出46%,因為長時間久坐,會使肛門直腸部的血液回流不順,導致局部靜脈壓力增加,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痔瘡。

李柏賢在臉書粉專表示,美國消化疾病週(DDW 2025)發表一項研究調查指出,邊上廁所邊滑手機,會大幅增加罹患痔瘡的機率。Beth Israel Deaconess醫學中心的Pasricha醫師團隊,調查125名接受大腸鏡篩檢的成年人,發現約三分之二(66%)的人上廁所時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幾乎每次上廁所都在滑手機。

研究更指出,愛滑手機上廁所的族群罹患痔瘡的風險比不滑手機者高出 46%,即使校正年齡、性別、體重指數、運動量與膳食纖維攝取等因素,差異仍具統計顯著性。另外,調查中有37.3%的「馬桶滑手機族」每次如廁花超過6分鐘,而不帶手機的人只有7.1%會蹲如此久。

李柏賢解釋,痔瘡就是肛門口的靜脈曲張,長時間久坐會使肛門直腸部的血液回流不順,局部靜脈壓力增加,時間久了自然容易養出痔瘡。民眾上廁所時還是要專心,別做太多額外活動,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最好在5分鐘內結束,別超過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