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一次or分三餐吃?減重醫解答!「這時間」吃最能長肌肉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蕭捷健表示,為了讓澱粉變成肌肉中的肝醣,應將一天的澱粉量,分散到三餐。(示意圖/Pixabay)

▲醫師蕭捷健表示,為了讓澱粉變成肌肉中的肝醣,應將一天的澱粉量,分散到三餐。(示意圖/Pixabay)

同樣吃一個麵包,有人變胖,有人增肌減脂。對此,醫師蕭捷健表示,澱粉進入人體後,會成為脂肪,或變成肝醣、儲存在肌肉中,有助增肌、維持代謝。他表示,為了讓澱粉變成肌肉中的肝醣,應將一天的澱粉量,分散到三餐。「但若有運動,則應在運動後吃澱粉,因為此時澱粉只長肌肉,而非脂肪。」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其臉書表示,人體的肌肉和肝臟有一儲存能量的「肝醣電池」,但此電池的容量小,只能裝1000~2500大卡的燃料。因此,人若在一餐內吃下超量澱粉,超出此電池的容量,身體會啟動「脂肪儲存」模式。

「多餘的葡萄糖會被胰島素運送到腰圍、臀部和大腿,變成脂肪存起來。」他表示,人應把一天的澱粉量,分散到三餐,而不是一次吃完,如此一來,身體才有時間去消耗,除非人有運動。

蕭捷健表示,當人運動後,肌肉細胞非常需要葡萄糖。因此,把一天中最大份的澱粉安排在「運動後」那一餐,就算你在晚上運動,這個技巧依然有效。此外,應該把主要的澱粉安排在白天活動量最大的時候,而非晚餐。

他強調,澱粉並不邪惡,而是身體最強大的燃料。他建議下列的食用原則:

1. 分次平均吃。

2. 運動後吃,把它變成肌肉的養分

3. 白天吃,順應身體的燃燒模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