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示警「1飲料最傷」!孩童每喝1杯 生長激素恐停止分泌
  • A-
  • A
  • A+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日舉辦健康體位衛教記者會。(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國健署今日舉辦健康體位衛教記者會。(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依據教育部發布112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全台平均每4位學童,就有1個人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國健署長沈靜芬今(11)日表示,家長應以身作則帶領孩子運動及健康飲食;而小兒科醫師陳木榮也提醒,家長應避免孩子吃零食及含糖飲料,研究指出,喝一杯含糖飲料就可能讓孩子的生長激素停止分泌。

沈靜芬指出,孩童肥胖並不是孩童個人的問題,是家庭、社區甚至整個社會問題。沈靜芬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帶領孩子運動及健康飲食,而國健署也會積極與教育部合作,提升國人對於健康及營養概念。

沈靜芬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帶領孩子運動及健康飲食。(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沈靜芬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帶領孩子運動及健康飲食。(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小兒科「柚子醫師」陳木榮表示,近幾年門診發現孩子肥胖問題愈來愈多,身為父母常覺得孩子要唸書,沒時間運動,但其實常運動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反而比起沒運動的孩子來得高,像是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可以產生腦內啡、多巴胺,讓孩子心情愉悅。若希望孩子長高,也可以透過跳繩、打排球或籃球等運動。

飲食方面,陳木榮指出,避免選擇含糖的飲料,因含糖飲料會導致血糖快速波動,使兒童難以集中注意力,專注力變差,學習表現下降及蛀牙機率增加等負面影響。陳木榮也說,含糖飲料成分其實就是糖,研究指出,「喝一杯就可能讓孩子的生長激素停止分泌。」此外,也不要吃太多零食,建議以「我的餐盤」建立兒童均衡飲食習慣,選擇在地、原態、多樣化的食物,滿足營養的需求。

陳木榮表示,喝一杯含糖飲料就可能讓孩子的生長激素停止分泌。(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陳木榮表示,喝一杯含糖飲料就可能讓孩子的生長激素停止分泌。(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陳木榮也強調陪伴與合作的重要性,家長的以身作是兒童健康體位養成的重要關鍵。有家長陪著兒童一起運動,是讓兒童養成喜歡運動最重要契機。家長也可利用親子時間,一起準備餐點,帶著兒童探索不同食材及處理方式,最後一起享用成品,養成兒童健康飲食習慣。

前松山高中球員劉程恩是113年高中籃球聯賽(HBL)冠軍戰最有價值球員(FMVP),他分享自身運動與營養規劃的經驗,因為籃球員需要跳得高、有爆發力,就要有足夠的肌肉量,攝取好的蛋白質就很重要,他把植物性蛋白跟動物性蛋白混合一起吃。

此外,從密集訓練到壓力管理,為了排解壓力,劉程恩睡覺前會忍不住想玩一下手機跟遊戲,結果造成睡不好,沒有足夠的精神面對明天的比賽,所以現在睡前兩個小時就不玩手機。另外父母的默默支持,是他能夠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因素。他說,「吃對、動對,加上父母的支持,讓我能夠在球場上全力以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