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發現肺結節!30歲女老師放著不理 1年後變「肺腺癌末期」
  • A-
  • A
  • A+

健康中心/黃韻璇報導

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原因中的第一位,台灣每年約有將近9000人死於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台灣肺癌發生率仍逐年上升,尤其是肺腺癌。急診科醫師魏智偉近日就分享,一名30歲女老師健檢時發現有肺結節,不過她並沒有在意,然而一年後再就醫卻發現已經是肺腺癌末期。

急診科醫師魏智偉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這起案例,這一名30歲女老師學校健檢時,加錢多做了「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項目,做完發現有「結節」,且已經有點「毛玻璃狀」,請她務必再到醫院進行追蹤,不過她並沒有任何症狀,直到將近一年後,女老師開始覺得會輕微咳嗽,且咳了幾聲後會輕微胸痛,且爬樓梯會喘。

30歲女師健檢發現肺結節,變肺腺癌末期。(圖/資料照)

▲30歲女師健檢發現肺結節,變肺腺癌末期。(圖/資料照)

這名女老師才又到醫院拍了一張X光,結果讓魏智偉醫師也嚇到,女老師年僅30多歲,肺部出現非常多的腫瘤病灶,且兩個肺葉都是,繼續近一步檢查,腦部、腎上腺有很多轉移病灶,已經是肺腺癌末期了。

魏智偉醫師就提醒民眾,當你做肺部影像學檢查時,兩個地方要注意,首先是「大小」,如果肺結節很小,小於0.5公分,那其實追蹤2年沒有任何變化,那就是一個良性病灶;但如果大於1公分,就強懷疑會有惡性的變化。

其次要注意「形狀與邊緣」,如果這個結節很乖、就是一個鈣化,通常邊緣會比較乾淨;但如果是發炎的病灶、惡性的病灶,它會往旁邊侵犯,就會長得像毛玻璃、霧霧的,有一些奇形怪狀,就一定要去做診斷性切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