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錯素食恐傷肝!醫揭「4大肝臟殺手」 大增肝癌風險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吃素護肝需挑食材!婦產專科醫師邱筱宸提醒,十字花科、全穀、豆類等助保肝,但高糖澱粉、加工素食與部分中草藥恐傷肝。(圖/PIXABAY)

▲吃素護肝需挑食材!婦產專科醫師邱筱宸提醒,十字花科、全穀、豆類等助保肝,但高糖澱粉、加工素食與部分中草藥恐傷肝。(圖/PIXABAY)

許多人認為,吃素能減輕身體負擔,甚至有助於護肝。婦產專科醫師邱筱宸提到,十字花科蔬菜、全穀類與豆類莓果類、黑咖啡,都是保肝的蔬食,不過並非吃素就健康,例如高糖高澱粉、加工素食、某些中草藥與保健品,還有花生、堅果等蔬食可能暗藏的致癌物質「黃麴毒素」,都是潛在的傷肝地雷。

邱筱宸在臉書粉專指出,護肝食物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全穀類、豆類莓果類、黑咖啡」,其中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羽衣甘藍,含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除了抗氧化,還可能協助啟動肝臟的解毒酵素,而全穀類與豆類提供足夠膳食纖維與穩定能量,幫助血糖穩定,減少脂肪肝堆積的風險。

「莓果類」如藍莓、草莓、蔓越莓,富含多酚與抗氧化物,可能有機會減少肝細胞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最後是「每天2到3杯黑咖啡」,研究證實,有助於降低23%脂肪肝機會,降低40%肝癌風險,美國肝臟醫學會(AASLD)發佈的脂肪肝臨床指引也認可其保護作用。

邱筱宸提醒,植物性飲食也暗藏隱形負擔,「高糖高澱粉、加工素食、某些中草藥與保健品」都是潛在傷肝地雷。素食者較容易攝入大量精緻澱粉類,若每餐都是白飯、白麵、麵包,搭配餅乾甜點、含糖飲料,糖分會在肝臟轉化成脂肪,形成脂肪肝堆積,建議以五穀雜糧類取代精緻澱粉,並攝取足夠蛋白質。

還有「加工素食」,雖不含動物性成分,但在加工過程中可能加入大量鈉、調味劑,甚至反式脂肪。而高鈉會增加肝腎負擔,反式脂肪則與慢性發炎有關。長期食用不但不能護肝,還可能讓肝臟超時加班。建議選擇素料前應留意標示,並選低鈉低油、無反式脂肪、非油炸的品項。

另外,「某些中草藥與保健品」也要注意,不少人會嘗試排毒茶、保肝草藥等草本補品,但「天然」不等於絕對安全。例如高劑量的攝入薑黃素、何首烏、大黃、卡瓦胡椒等,都曾被醫學報告證實可能引發藥物性肝損傷(DILI),甚至造成肝衰竭。這些食材雖具抗氧化等可能的健康好處,但過猶不及,它們也具有潛在的肝毒性,尤其慢性肝病如B肝的患者更需謹慎服用,使用前應諮詢醫師。

而「肝臟頭號殺手」黃麴毒素,是已被WHO明確列出的第一級致癌物,也是公認最強的致癌物質之一,長期少量攝取足以引發肝癌。蔬食食材(花生、玉米、堅果、穀物)若保存不當,就有可能出現黃麴毒素,有時甚至吃不出差異,建議這類食材要保持乾燥,盡量新鮮食用,一旦過期或看到發霉,別認為切掉發霉的部分就好,毒素可能早已深入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