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高鈉、高熱量!國健署推「5大健康粽」 抗癌還防糖尿病
  • A-
  • A
  • A+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國健署邀請陳之穎主廚設計「健康五行粽」。(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國健署邀請陳之穎主廚設計「健康五行粽」。(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馬上要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不過一顆粽子熱量可不低,國民健康署以「我的餐盤」六大類食物為基礎,結合五行顏色,設計出兼具色香味與營養的「健康五行粽」,讓民眾可以吃得健康又安心。

國健署指出,市面上的粽子五花八門,多是由精製的糯米,搭配五花肉、鹹蛋黃所製成的南北粽,或是鹼粽、冰粽等。但常因過於精製、缺乏蔬果導致熱量、油脂和糖分偏高,而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不足,多食可能造成健康隱憂。

賈淑麗(左)與陳之穎(右)一起製作健康粽。(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賈淑麗(左)與陳之穎(右)一起製作健康粽。(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今(28)日表示,國人有「2高4不足」,分別是糖多、鹽多;以及蔬菜、水果、奶類、堅果攝取不足。端午節要到了,傳統粽子熱量高,吃一顆要慢跑60分鐘才能消化。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19歲以上國人每天蔬菜攝取未達3份高達78.2%、水果攝取不足2份則有88.5%,另約98%國人乳品類攝取未達1.5份,而71%國人每日攝取鹽分超過6公克。

署長吳昭軍也說,不健康飲食為非傳染病重要危險因子之一,民眾可多選擇天然新鮮、多色食材,其富含各種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有助於預防心臟疾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

每2個成人就有1個過重或肥胖。(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每2個成人就有1個過重或肥胖。(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國健署邀請陳之穎主廚,運用創意將「我的餐盤」六大類食物變身5款健康粽,並結合五行顏色巧思設計,好看又好吃的粽子,讓民眾一次吃對營養:

紫蘇起司堅果粽:對應五行的「金」,將起司入菜,佐以南瓜子、核桃等堅果,提供鈣質及好油脂。

湯葉鮮蝦竹筍粽:對應五行的「木」,以糙米取代糯米,並選用香菇、竹筍、絲瓜等多種蔬菜,提高膳食纖維的攝取量。

鯖魚黑米胡麻粽:對應五行的「水」,以鯖魚取代粽子中常見的五花肉,並用黑芝麻提升香氣,除了有豐富蛋白質,也是好油脂的來源;另外,富含花青素的黑米可以抗氧化,增強抵抗力。

晶透豆腐紅龍粽:對應五行的「火」,利用夏季鮮果及清爽的豆腐,自然的甜味取代額外的糖分,還能增加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攝取,紅龍果也富含甜菜紅素,具有抗氧化功能。不必開火就能製作的甜品粽,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動手做。

小米紅藜南瓜粽:對應五行的「土」,以未精製的穀物和雜糧製成,是膳食纖維、抗氧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運用南瓜天然的風味做出的一款創新甜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