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吃錯恐吞毒!「3部位」最危險 煎熟才去皮吃下重金屬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魚肉營養高,但吃錯部位恐傷身!營養師張語希提醒,魚皮、魚頭、內臟易藏重金屬與毒素,食用要特別留意。(圖/PIXABAY)

▲魚肉營養高,但吃錯部位恐傷身!營養師張語希提醒,魚皮、魚頭、內臟易藏重金屬與毒素,食用要特別留意。(圖/PIXABAY)

魚類富含營養,但若攝取部位、方式不當,可能影響健康。營養師張語希表示,魚皮、魚頭、魚內臟含有營養,但也暗藏風險,例如魚皮是最容易累積重金屬的地方,尤其大型魚種,魚內臟則是營養有限,毒素、重金屬、寄生蟲累積最多,不建議食用。

張語希在臉書粉專提到,「魚皮」富含膠原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卻是重金屬(例如汞、鉛)最容易累積的地方,尤其大型魚種,再來是「魚頭」,富含DHA、EPA、膠質,但魚鰓周圍藏毒素與寄生蟲,料理時需清理乾淨,而「魚內臟」營養有限,毒素、重金屬、寄生蟲累積最多,不建議食用。

選擇魚種與料理方式也要注意,「大型掠食魚類」如旗魚、鮪魚、鯊魚,容易累積高量汞與重金屬,孕婦與孩童盡量避免,而「炸魚類」恐增加心血管風險,因為高溫油炸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重口味中式魚料理」則是鈉含量超高,例如紅燒魚、糖醋魚,水腫、血壓要注意。

另外,還有「深海魚」,富含Omega-3雖然好,但部分魚仍有重金屬風險,建議選擇小尾、有產地標示的最安心,例如鯖魚、秋刀魚。最後是許多人愛吃的「生魚片、生食魚類」,有寄生蟲、細菌污染風險,免疫力較差者、孕婦、孩童避免生食。

張語希分享安心吃魚4方法,以鮭魚為例,建議去皮再煎,有助於減少約40%重金屬,如果是煎完再挑皮,只會減少20%,另外,選擇小型魚種如秋刀魚、鯖魚、小黃魚,因為體積小、食物鏈短,污染相對少,而煮魚湯前先汆燙,不只除腥、除雜質,還能帶走重金屬殘留,而且要選有檢驗標章的品牌魚,附有CAS標章、產銷履歷水產品,來源清楚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