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別以為「夜間頻尿」只是小事,可能影響健康與壽命長短。泌尿科醫師高銘鴻指出,夜尿原因除了睡前喝太多水外,也可能是健康警訊,例如心血管疾病、代謝異常、慢性腎病、男性攝護腺問題。他提醒,夜尿狀況若非生活習慣所致,應趕緊就醫檢查。
高銘鴻在臉書粉專表示,夜尿的定義是晚上入睡後,因急迫尿意而被迫中斷睡眠,醒來上廁所的次數大於或等於2次。夜間頻尿會影響心理健康,長期睡眠中斷恐引發焦慮與抑鬱,還有整體心理韌性,生活品質也會下降,白天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與社交能力。
夜尿也可能是健康警訊,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與高血壓及心臟衰竭相關,尤其中老年族群,還有「代謝問題」,糖尿病或其他代謝疾病的早期徵兆,以及「腎臟健康受損」,可能有慢性腎病,長期忽視恐導致更嚴重的腎臟問題,最後是「男性攝護腺問題」,攝護腺肥大的警訊,中年男性更為常見。
高銘鴻指出,若想改善夜尿,可從生活習慣下手,例如「精準喝水」,睡前2到3小時減少水分攝取,並遠離咖啡、茶、酒精等利尿飲品,尤其是下午以後,也可嘗試做「抬腿運動」,下午或傍晚平躺並抬高雙腿,每次15至20分鐘,幫助水分回流,或是「凱格爾運動」,強化膀胱控制力,飲食方面則是少吃鹽,避免口渴喝太多水,且鈉離子會讓身體留住水分,增加夜間尿意。
高銘鴻強調,白天頻尿會影響正常生活,可能是膀胱過動症或其他疾病,若夜尿次數突然增加,可能是急性健康問題的徵兆,合併排尿疼痛、血尿、下腹不適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