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減重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醫師蕭捷健表示,一名女子認真執行168斷食,除了控制飲食也規律運動,但減重仍卡關,後來她聽從建議,將進食時間提早,10週後就成功減去8公斤和10%的體脂肪。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其臉書表示,上述女子就診時表示,已吃夠蛋白質,也運動,但不知為何體重紋風不動。他細問後得知,女子雖然執行168斷食法,即每天進食時間集中在8小時內,但因進食時間太晚,常常到晚上9點才吃晚餐。他提供女子一個超簡單的建議,把吃飯時間往前挪移,嚐試上午10點~晚上6點,甚至可以挑戰上午8時至下午4點。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10週後,女子就成功減去8公斤和10%的體脂肪!」蕭捷健表示,這個驚人的轉變,關鍵就在於把進食時間與人的「生理時鐘」對齊。
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要挑對時間才有效果
蕭捷健表示,減重除了飲食內容要正確以外,進食的時間點遠比人想像的更重要。2023年韓國天主教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早作息型者的體重及體脂較低,胰島素阻抗現象下降,血糖更穩定。
該項研究將36位參與者分成2組,分別為早作息組、晚作息組,均採168斷食法。早作息型組須在中午前吃第一餐,配合生理時鐘。晚作息型組則是在下午才開始進食,把時間窗往後延。
他表示,該研究的結果非常驚人,早作息型組的體重、體脂顯著下降,胰島素阻抗改善,血糖更穩定。晚作息型組的血糖波動更為明顯,出現胰島素阻抗的跡象。
蕭捷健表示,這項研究明確指出,若想透過間歇性斷食達到最佳的代謝效果,進食時間必須配合生理時鐘,盡量在中午前開始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