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塑膠袋更毒?譚敦慈揭「1容器」裝熱湯 恐增失智風險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外食族常用紙餐盒盛裝熱食,內層防水淋膜恐釋出塑膠微粒。(圖/翻攝自健康零距離)

▲外食族常用紙餐盒盛裝熱食,內層防水淋膜恐釋出塑膠微粒。(圖/翻攝自健康零距離)

外食族買便當時,容易接觸到紙餐盒,小心吃進更多塑膠微粒。無毒教母譚敦慈提到,許多人認為用塑膠袋裝熱湯,可能會攝入有毒物質,因而選擇紙製容器盛裝,但紙餐盒或紙碗等,裡面都會加一層淋膜防水,淋膜更容易釋出塑膠微粒,危害身體健康。

譚敦慈在節目《健康零距離》提到,現在生活便利,外食族購買便當時,店家通常會用紙餐盒裝食物。除此之外,過去認為「塑膠袋裝熱湯很毒」,因此改用紙杯或紙碗裝湯,不過研究發現,紙杯、紙碗、紙餐盒等紙製品,在高溫下溶出的塑膠微粒恐更高。

譚敦慈解釋,紙製容器通常會在內側加一層淋膜,用於防水,但淋膜若遇高溫或長時間盛裝熱湯,可能釋出塑膠微粒。陽明交大曾做過相關研究,拿紙便當加熱,發現塑化劑和塑膠微粒上升倍數相當高。別以為用紙餐盒很安全,在家若想加熱便當,應放置於自家的盤子上,相對安全。

另外,基因醫學醫師張家銘曾指出,塑膠微粒進入血液後,可能被運送至肝臟、腎臟等代謝器官,甚至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細胞,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還可能干擾免疫系統,引發慢性發炎反應,模擬人體荷爾蒙,導致荷爾蒙失衡,引起女性下半身肥胖等問題。

▼「防失智」要換餐具!譚敦慈曝「紙餐盒」超毒 比「塑膠袋裝湯」溶出更多塑膠微粒(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