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女呼吸喘急就醫!一驗「卵巢癌第四期」 醫:近5成初次診斷已晚期
  • A-
  • A
  • A+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健保署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於卵巢癌、乳癌及攝護腺癌,獲醫界肯定。(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健保署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於卵巢癌、乳癌及攝護腺癌,獲醫界肯定。(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2025)6月起正式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於卵巢癌、乳癌及攝護腺癌,落實「基因檢測—精準用藥」的抗癌政策。對此,醫界肯定該政策,其中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鄭雅敏分享,一名患者確診卵巢癌第四期,基因檢測為BRCA陽性,接受口服PARP抑制劑治療,後續HRD檢測陽性,加上血管新生抑制劑維持治療,經過一年的時間,目前無復發,腫瘤指數也從601下降到9.1。

健保署為完善癌友精準用藥,6月起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於HRD陽性晚期卵巢癌維持治療、HER2陰性且具BRCA基因突變的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及具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一線治療。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鄭雅敏今(24)日出席衛教記者會表示,這次擴大給付的癌別之一的卵巢癌,雖然為女性專屬的癌症,卻已連續6年死亡率為整體癌症前10名,且無常規篩檢方式,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卵巢癌約有48%患者初次診斷時已為晚期,又被稱為「沉默的女性殺手」。

鄭雅敏指出,晚期卵巢癌依照基因型別可分為HRD陽性及陰性,其中,HRD陽性者相比陰性或未知型別者,術後的復發率高2.5倍。鄭雅敏理事長表示,為降低卵巢癌的反覆復發,HRD陽性者建議術後可搭配PARP抑制劑合併療法做為維持性治療。

鄭雅敏分享個案,一名68歲女患者,因為呼吸喘至急診求診,發現腹腔腫瘤合併肋膜積水,手術後確認是卵巢癌,肋膜積水細胞檢驗確認是卵巢癌擴散,術後也診斷為卵巢癌第四期。個案基因檢測為BRCA陽性,接受口服PARP抑制劑治療,後續HRD檢測陽性,加上血管新生抑制劑維持治療,經過一年的治療,目前無復發,腫瘤指數也從601下降到9.1。

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張正昌進一步表示,大型臨床研究指出,卵巢癌HRD陽性患者,使用PARP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抑制劑,對比單用抗血管新生抑制劑,5年存活率增3成,近7成患者存活超過5年。因此,不論是國內外治療指引,皆指出具有HRD陽性卵巢癌患者,或BRCA基因突變患者,皆建議後可搭配PARP抑制劑合併療法做為維持性治療。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也說,除了卵巢癌,乳癌也長年居女性癌症發生首位,為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脅。陳芳銘指出,高達8成患者診斷時為早期乳癌,因此「如何避免復發」已成早期乳癌治療的重要課題。
根據大型臨床研究指出,BRCA基因突變/HER2陰性的早期乳癌患者,若於術後搭配PARP抑制劑,有助降低4成侵襲性復發風險及4成遠端轉移復發風險,且高達近9成患者3年內未有腫瘤復發,為患者帶來顯著臨床效益。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指出,攝護腺癌今年新診斷人數超過8000人,約有3成患者診斷時已為晚期,5年相對存活率較早期明顯驟降逾60%。若患者具BRCA1/2突變基因,死亡風險更將比一般患者高出90%。查岱龍提到,根據國際臨床研究,具BRCA突變基因之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使用荷爾蒙治療搭配PARP抑制劑者,7成存活超過3年,為單用荷爾蒙治療者3年存活率的3倍,使國內外治療指引皆指出新型荷爾蒙與PARP抑制劑併用,應作為BRCA突變基因患者發生去勢抗性後的一線治療選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也代表癌友們,再次感謝健保署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於三大癌別,並強調,今年健保擴大PARP抑制劑給付不只癌友們受惠,更代表台灣癌症照護正式跨入「基因檢測—精準治療—持續維持」全方位防線的新時代,期盼未來健保治療能夠持續與國際接軌,使創新治療成為全民可及的治療,共同邁向「2030健康台灣」,讓每個生命都能被台灣的醫療環境所守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