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屈公病大爆發!台大醫曝「台灣尚無疫苗」 3類人高危險
  • A-
  • A
  • A+

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黃立民醫師表示,台灣目前並無屈公病疫苗可施打。(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黃立民醫師表示,台灣目前並無屈公病疫苗可施打。(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中國疫情大爆發,廣東佛山市一帶驚傳屈公病(Chikungunya,中國稱「基孔肯雅熱」)截至上週累計通報4824病例,美國疾管與預防中心(CDC)也對中國發布二級旅遊警示。對此,台大醫學院兒科特聘教授黃立民醫師表示,台灣雖無持續流行,但台灣氣候條件適合蚊媒疾病傳播,屈公病病毒若從境外帶回便有流行的風險,且台灣目前無屈公病疫苗可施打。

屈公病傳染途徑是,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病毒可在蚊子體內終身攜帶,目前雖無人直接傳播證據,但感染者被叮咬後可能引發二次傳播。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的感染症相似,包括發燒、關節疼痛或頭痛等。

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指出,黃立民醫師表示,屈公病疫情的升溫可能和全球暖化有直接的關聯,因為氣溫升高,導致蚊蟲數量增加,病毒的活動範圍也不斷擴散。除此之外,當地公共衛生管理不足,也會導致病毒傳播更難控制。

黃立民強調,台灣本土雖無持續流行屈公病,但每年仍有因為境外移入所帶來的疫情,且台灣目前並無引進屈公病疫苗,若想有效預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避免蚊蟲叮咬。他也提醒民眾,前往蚊蟲密集的東南亞國家,應穿著長袖衣物並使用防蚊液,避免蚊蟲叮咬,回國後也要持續關注有無發燒、關節痛等症狀。

另外,據我國衛生部福利部資訊,「屈公病」已被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第二類傳染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其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者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屈公病」有三類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孕婦則要小心可能會有流產的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