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健檢紅字沒理會!醫檢查倒抽一口氣 竟藏「5cm腫瘤」確診癌症
  • A-
  • A
  • A+

生活中心/許智超報導

男子健檢時發現肝指數偏高,卻沒有進一步就醫檢查。(示意圖/資料照)

▲男子健檢時發現肝指數偏高,卻沒有進一步就醫檢查。(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有1萬多人死於「肝癌及慢性肝病、肝硬化」,且肝癌也是全國癌症死因的第2名。近日,肝膽腸胃科醫師謝文斌就分享,一名50歲工地主任健檢時發現肝指數偏高,但沒有進一步就醫檢查,僅服用朋友推薦的保肝藥,直到某天因意外送急診,才因超音波照出5公分大的肝腫瘤。

謝文斌近日在臉書粉專「謝文斌醫師 肝膽腸胃專門」分享案例,一位現年50歲的工地主任幾個月前在健檢中發現肝指數偏高,雖然有些疑問,但因工作忙碌、身體沒有不適,並沒有進一步就醫檢查,僅服用朋友推薦的保肝藥,或偶爾到藥局或一般診所拿保肝藥服用。

直到他有次出車禍,到急診照了超音波,發現肝臟有一塊陰影,於是轉到謝文斌的門診。謝文斌坦言,「那天的抽血數據讓我倒抽一口氣」,男子的肝癌指數AFP(甲型胎兒蛋白)超過1萬ng/ml(正常值應低於7至10ng/ml),而B型肝炎病毒量也高得驚人。

謝文斌再細問病史才知道,男子家族中不只一位親人因肝癌過世,且都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都未定期追蹤。男子最後確診為肝癌,一顆約5公分的腫瘤,所幸還能手術切除,暫時沒有轉移,於是他立刻為男子安排轉診開刀,最後順利出院,不過從此之後都需要規律追蹤。

謝文斌說明,「肝功能指數」AST(GOT)與ALT(GPT)是各類健康檢查的固定班底,數值偏高或紅字也是常見現象,而面對健檢報告上的異常,肝膽腸胃科醫師看到的不只是數值,還會思考「這樣的偏高是代表什麼?高到多少有意義呢?要追蹤多久?多久抽一次血?需要用藥嗎?原因來自病毒、肥胖、酒精、脂肪肝,還是藥物副作用?」

謝文斌表示,以男子狀況來看,ALT不過是90U/L,僅比正常值高出兩倍多而已,這在門診或健檢中很常見,可怕的是,即使肝指數高到4、5倍,大部分的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畢竟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等到有症狀的時候,很多都已經來不及了」,幸好男子的肝癌剛好長在可以開刀的位置,手術完成後就順利出院。

謝文斌接著說,肝指數偏高看似簡單,但醫師有許多鑑別診斷需要去處理,而不只是單純的吃肝藥丸。他也提醒,很多疾病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實可以被控制甚至完全治癒,因此若遇到紅字,只要好好面對並規律追蹤,就能維持正常生活品質,也避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造成遺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