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太多肉!醫揭「2習慣」害年輕人得大腸癌 女性更危險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大腸癌在台灣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提醒,高糖飲食、抽菸、喝酒及維生素D不足,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圖/PIXABAY)

▲大腸癌在台灣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提醒,高糖飲食、抽菸、喝酒及維生素D不足,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圖/PIXABAY)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連年攀升,甚至有年輕化趨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除了高糖飲食、抽菸、喝酒等常見危險因子,維生素D不足也可能與大腸癌風險有關。他提醒,別為了維持皮膚白皙而不曬太陽,建議透過飲食或適當日照,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

錢政弘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提到,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在亞洲地區位居第一,主要受到飲食習慣影響,而且最大警訊是,50歲以下的大腸癌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以他任職的醫院為例,去年45歲以下的患者就有26位,等於每個月平均有2人確診。

錢政弘說明,年輕患者與高齡者的大腸癌成因可能略有不同。高齡者多與長期抽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而年輕患者的危險因子,可能來自青少年時期累積的不健康飲食與生活作息,導致大腸癌發生,尤其女性要特別注意,大多發生於直腸。

另外,年輕人得大腸息肉或有大腸癌,主要與「甜食」有關,不是只有肉吃太多,才會得大腸癌,經常食用甜食、含糖飲料,也會使癌細胞增長,胰島素阻抗、血糖上升,有利於大腸癌發生。

再來是「生活作息」,例如熬夜,曬太陽的機率低,導致維他命D不足,比較容易得到大腸癌。一項韓國研究發現,50歲以下得大腸癌,多數患者體內維生素D水平偏低。此外,很多年輕女生怕變黑,防曬工作做得非常好,導致維生素D攝取不足,容易得大腸癌,建議透過飲食或適當日照獲取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