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罹血癌!醫揭4類白血病差異 「這類」病情進展快、最難治
  • A-
  • A
  • A+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沈玉琳近期受訪時,面色蠟黃,今晚間證實罹患血癌。(圖/翻攝youtube-T爆事件頻道)

▲ 沈玉琳近期受訪時,面色蠟黃,今晚間證實罹患血癌。(圖/翻攝youtube-T爆事件頻道)

57歲資深藝人沈玉琳因連日高燒、食慾不振住進三軍總醫院,今(6)日親自發文證實罹患血癌,已住院接受治療,療程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也讓人聯想起2014年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過世的「青蛙王子」高凌風。事實上,血癌是一種來勢洶洶、難以察覺的血液癌症,被視為最令人聞之色變的惡性疾病之一。

根據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醫師在《健康醫療網》說明,血癌學名為「白血病」,是全身性血液癌症,成因多與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有關,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爆發往往進展迅速。白血病依型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成人最常見之白血病,台灣每年約新增850至900位AML患者,過半以上是年長病患,容易感染、出血、疲倦。超過65歲之年長患者平均存活期僅3個月,即使是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終身控制疾病的機會也約只有4成。加上傳統治療武器有限預後通常不甚理想,也是臨床上最難治療的白血病。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

主要發生於兒童,如果能夠接受最正統的化學藥物治療,即使過程辛苦,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友長期存活率可突破8成。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病友通常無明顯症狀,使用標靶藥物針對費城染色體治療成效佳,5年以上的存活率超過9成,只要長期穩定用藥,甚至有機會可停藥。須當心的是,此病症狀雖溫和,但是長期恐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

好發於年長患者,過半患者無明顯症狀,也不需要做治療,整體存活率非常好。即使需要治療,成效也較佳,惡化機會低。

侯信安指出,其中最常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好發於成人與年長者,40歲以下年輕患者,長期控制機率也僅約4成。(圖/翻攝自pixabay)

▲侯信安指出,其中最常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好發於成人與年長者,40歲以下年輕患者,長期控制機率也僅約4成。(圖/翻攝自pixabay)

侯信安指出,其中最常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好發於成人與年長者,病情惡化快,若未及時治療,恐併發感染、大量出血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AML每年在台新增約850至900例,年長患者平均存活期僅3個月,就連40歲以下年輕患者,長期控制機率也僅約4成,因此被視為最棘手的白血病亞型之一。其他類型如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在預後與治療上則有不同特徵與策略,部分甚至能透過標靶藥物長期穩定控制病情。

沈玉琳在聲明中強調,雖然罹病突如其來,他會積極配合治療、專心養病,並感謝外界關心。他也鼓勵大眾定期健檢,若出現不明發燒、疲倦、莫名瘀青或骨骼疼痛等異常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血球數值,爭取治療黃金期。

延伸閱讀